一、热点链接
8月28日,省长王凯主持召开全省灾后重建工作调度会议,强调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抓实抓细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好事办好,让党中央放心、让灾区群众满意。会议传达了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听取郑州、鹤壁、新乡、安阳、开封5市工作情况汇报,对灾后重建工作再安排再部署。王凯指出,灾后重建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要求,按照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加强领导、扎实工作,力争用一年时间使受灾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用两到三年时间使受灾地区和相关城市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升,安全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命题预测
1.河南省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为了防止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灾后重建政策棚架和执行梗阻,请你提出工作建议(600字)。
2.结合给定材料,请你谈谈河南省应如何开展灾后重建工作(600字)。
3.结合给定材料,请你围绕灾后重建中出现的感人事迹,撰写一篇新闻短评(600字)。
4.假如你是W市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你接到了一个反映村(社区)干部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不履职尽责的举报电话。主任安排你协调解决此事,请你提出工作思路(400字)。
5.郑州市委要召开灾后重建工作动员会议,请你为主要领导撰写一篇讲话稿提纲(1500字)。
6.请你结合给定材料,结合河南实际,围绕“灾后重建”这个主题,撰写一篇策论文(1200字左右)。
三、理论原点
★重要意义
“每当危难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历史关头,更能考验一个国家的意志;危难时刻,更能砥砺一个民族的精神。今年入汛以来,面对历史罕见的长江、河南汛情,党政军民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勠力同心,立皖安澜,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彰显了伟大民族精神。
彰显尊重自然、顺应规律的伟大创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控制洪水”,到“治理洪水”,再到“人水和谐”,防汛抗洪救灾彰显了尊重自然、顺应规律的伟大创造精神。
彰显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伟大奋斗精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彰显了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伟大奋斗精神。一是强堡垒、做先锋,筑牢“红色堤坝”。灾情地区人民与洪水搏斗的身姿,正是中原儿女历经自然灾害而百折不挠的缩影。
彰显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团结精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要求“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防汛救灾的每一场战斗,都是统一部署、通力合作,彰显了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团结精神。
★存在问题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归纳为几个方面:农村受灾群众住房重建资金困难较大;城镇住房恢复重建进展相对缓慢;贷款存在一定困难;受灾地区较多;建材供应、技术力量等问题突出;灾区干部群众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受灾道路不通问题;大灾之后有大疫等问题。
★领导要求
8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和省长王凯陪同下在鹤壁、新乡、郑州考察,看望受灾群众,主持召开灾后恢复重建专题会议。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实防汛救灾措施,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李克强考察郑州地铁5号线隧道受灾现场。他指出,城市建设要把搞好“里子工程”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首先是安全工程。要整治城市设施安全隐患,提高建设和安全标准,提升管理水平。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在撤离避险标准上留足富余,生命至上,避险为要,紧急情况下地铁、隧道等该停就停、该封就封,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克强说,这次特大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令人痛心。国务院成立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要抓紧实事求是查明情况,对存在失职渎职的行为依法依规问责追责,回应群众关切,警示后人。
在居民小区,李克强看望受灾群众,叮嘱当地负责同志对家中进水的居民全面排查并帮助解决困难。他还来到农贸市场,强调要抓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继续落实好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政策。
专题会上,李克强说,灾后重建任务艰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地方要负起主体责任,做好受灾严重地区重建规划,抓好水毁农田修复、秋冬种、房屋重建和加固,加快水毁学校、医院维修恢复,帮扶企业、商户复工复业。同时要通过工程性措施补短板、强基础,加快解决城市内涝等突出问题。中央预备费等资金、金融等政策将给予强有力支持。目前汛期还没有过,据预报河南等部分地区可能还有暴雨,要持续不懈做好防汛救灾准备和应急工作。
四、地方实践
★基本情况
经核查,截至8月9日7时,河南本次洪涝灾害共造成全省150个县(市、区)1664个乡镇1481.4万人受灾,全省累计紧急避险转移93.3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20.3万亩,成灾面积1001万亩;倒塌房屋35325户99312间;直接经济损失1337.15亿元。全省累计拨付财政和捐赠资金救灾款90.31亿元,拨付救灾物资37.76万件(套)。目前,转移安置群众已从最高峰时的147.08万人减少到56.64万人,集中安置群众从58.42万人减少到193人,集中安置点也从2126个减少到5个。
★四个思维
全省各地应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指导下,全局动员,全方位响应,全面快速行动起来,迅速从灾前的传统“旱情思维”束缚中走出来,构建一种全新的灾后重建新思维理念,即从河南地理版图的空间思维走向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的“防涝”“区域”“生态”“产业”等四个思维体系。
防涝思维。淮河水系是河南处于“南北分野”的重要地理标志。本轮河南洪涝灾害从根本上敲醒了长期以来由于河南地理原因所形成传统固化的“旱情思维”。近年来,随着气象形态大环境的变迁,南方的雨水天气也会逐渐向北方转移,使北方也逐步形成旱涝交替局面。具备“防涝思维”,才可能从容应对灾情考验。
区域差异思维。灾后重建需要全省一盘棋,但区域有差异。各地要强化这种“区域分野”思维,要看清暴雨洪灾是对区域经济质量的检验,看清灾前与灾后区域经济基本盘面的变化,看清区域产业格局与相关产业链的变化;尤其是通过灾情,看清各地区位比较优势及劣势,看清区域资源禀赋、存量经济的占比优势和资源吸附能力与整合能力优势,从优势与劣势中发现问题与产业短板,从中寻找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集聚整合、有效流动、产业链耦合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