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笔试鏖战,各地小伙伴们陆陆续续开始进入面试备考阶段了。近期寒柏老师接触的考生中,依然存在非常明显的共性特点,那就是作答无话可说。要解决这种情况,需要从思维层面和方法层面共同发力。从思维层面来说,我们要理解面试考试的真正意义,不能将其与实际工作生活割裂开来,尽可能的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从方法层面来说,要解决好各类题型的把握以及你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和你应该掌握的知识积累。今天,我们结合面试备考的实际情况,给大家提供四种具体的方法以解决面试中无话可说的情况。
一、以逻辑结构明晰答题脉络,实现纲举而目张的效果。逻辑结构是贯穿我们答题始终的。之所以要尽可能地明确逻辑结构,明晰答题脉络,是因为只有我们在答题时明确内容层次,才能不断的实现条块的结合,进而实现不同的排列组合,然后根据不同的题目答出别有特色的答案。比如说一道综合分析题,我们打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作答,这就是我们第一层逻辑结构,即从宏观到微观;作答得第一部分,我们先谈国家层面的认识,我们可以分为国家政策规划、政府具体工作、反面实践教训等2-3个层次进行作答,这就是第二层逻辑结构。通常来说,两层逻辑结构足以应对考试,撑起整个作答。经常练习,便可以在同类型题目的作答上以稳定的思维模式进行作答,也可以根据题目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排列组合。组织计划类、应急应变类等题型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以经验挖掘充实答题内容,实现流畅而直接的效果。备考时间有长短,基础素材不会变。所谓的基础素材,就是我们过去的关于整个社会观念、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认知的总和。这种方法最适应于短期突击的学员。在短期突击中,我们很难再去积累大量的新知识以应对面试,即使我们记忆力超强进行强行记忆,也很难在考场高压的环境下进行调度使用。所以,短期备考重在自身经验的挖掘,实现答题的流畅度以及答题的精准度,基本可以完成考试要求。从长线备考来说,经验挖掘也十分重要。在面试备考中,我们不能抛弃自己过去的认知,重新建立一个知识体系,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要在挖掘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积累提高。因此,不管是短期突击准备面试还是长线备考,都要将自己工作实际和工作经验进行深度挖掘整理,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输出,进而保证答题内容和答题流畅度。这是最基础的方法,也是重中之重。
三、以经典论述点缀答题亮点,实现充实而有力的效果。经典论述中最经典的论述无疑是总书记的各类相关论述。一段总书记的话,既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又能显示自己的积累,这是非常直接而有效的输出。比如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1日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材料,既大气磅礴,又十分接地气,可以说是大道至简,非常具有时效性。这种大道至简的语言是我们积累的重点,十分好用。有些语言过于生硬,显得与面试口语化的表达格格不入,不建议大篇幅使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积累一些名言警句,尤其是常考常用的名言警句,要注意积累背诵,既可以点缀内容,又可以证明自身的文化积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总的来说,基于逻辑架构和经验挖掘,经典论述是第三项充实答题内容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答题内容拔高的重要方面。我们逻辑结构的完善和经验的挖掘,不会出现眼前一亮的感觉,甚至会感觉有些平淡。要解决平淡的大白话式的答题,就要背诵运用这些经典论述。
四、以大小事例赋予答题感情,实现简单而饱满的效果。例证法是解决面试答题无话可说的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通俗来说就是举个例子。举例子看似简单,其实也有技巧。首先例子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例子,可以是国家大事、国家政策、社会舆论、时事新闻等;一类是微观例子,可以是名人故事、感人事迹、周围人物等。之所以分为两大类,是因为有一些题目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人物事例,届时便可以用宏观层面的事例进行佐证。例证法的使用与其他充实方法略有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饱含感情。不管是国家政策推进还是具体人物例子,都要将个人真实地感受表达出来,这是与经典论述非常不同的地方。如果举的例子是自己周围人的例子,那更要感人至深。要想达到富含感情的境界,就必须全面掌握人物事例经历,不可管中窥豹,扣出来的东西是没有感情的。因此,大小事例的使用,可以非常好地解决作答内容不充实的问题,同时使答题饱含感情,增强可听度,增强交流感。
解决无话可说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但掌握了以上四种方法,基本可以驾驭所有题型和题目。逻辑结构属于骨架,经验挖掘、经典表述、大小事例属于血肉,学会四种方法并加以实践,一个有血有肉有形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