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央遴选已时隔多年,回首那段面试备考岁月,孤独与希望交织,忐忑与迷茫共存,既有非常想得到的东西已近在眼前的兴奋,也有患得与患失带来的抓狂。直到面试成功拿下95+的分数,逆袭成为全场面试第一、综合成绩第一,方顿感“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关于中央遴选面试备考,在此分享经验一二,以期遴选奋斗路上的考生们少走些弯路、多一些筹码,同时谨以此文预祝大家逢考必胜、一举“辰”功。
一、走出中央遴选面试的五大误区
1、误区之一:笔试成绩排名至关重要
查到自己的笔试分数后,考生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最高分是多少,最低分是多少;二是自己的排名是多少。然而,公布的中央遴选进入面试的名单,只是按考号进行的排序,并不能看见对手的分数。部委面试通知下发后,大多会公布一个最低分,这时候很多考生开始脑洞大开,各种揣测、各种脑补,远高于最低分沾沾自喜的有之、略高于最低分患得患失的有之、考了个最低分自怨自艾的也有之。
在此提醒: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面试中,不管自己是守擂型、还是攻擂型,笔试成绩只是一块“敲门砖”,彼此的分差并不会很大,笔试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相反,面试的分差往往会拉的很大,面试才是“一举定乾坤”的关键。
2、误区之二:中央遴选必定大神云集
不少考生认为,省市级遴选的竞争对手局限于一市一省之内,而中央遴选却是与全国的对手竞争,特别是一些热门岗位,竞争比例几百比一,杀出重围进入面试的必定是人才中的人才、大神中的大神。不少聪明的考生开始根据公布的对手的考号,逐一分析出对手所在的省份,特别是看看有没有“遴选强省”的考生;再根据公布的对手的姓名,各种百度,找到对手所在的工作岗位,了解对手日常的工作情况;最后就是各种脑补,偷偷分析对手是男是女、厉不厉害、科员还是科级干部。特别是各种百度之后,有的考生发现对手在工作中“风起云涌”,自己还是乡镇普通科员一枚,便对自己陡然失去信心。
在此提醒:诚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仔细想来,大家都是长着“一双眼睛一张嘴”,都是一样的人,都是从千军万马中成功入围面试,对手并不比自己高明多少。备考中央遴选面试,一定要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工作中叱咤风云,并不代表面试中能力压群雄。通过备考,自己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大神。
3、误区之三:性别歧视、婚育歧视、地域歧视、层级歧视和年龄歧视
这五个歧视是很多考生纠结而且反复纠结的地方,甚至一直纠结到面试那天、纠结到考察那天。有的考生认为,我是女生,天然处于劣势,然后开始分析竞争对手中到底有没有男生,有几个男生,自己希望大不大。有的考生认为,我是已婚青年,已经拖家带口,在部委领导眼中,这一定是一项减分项。有的考生认为,我的竞争对手中有个“北京人”,在北京市的某个部门工作,他一定是最强有力的上岸人选。有的考生认为,对手中不少在省厅工作的,日常工作中与部委便有业务往来,甚至可能比较熟悉,这我还怎么竞争?有的考生认为,年龄是道硬杠杠,对手中30岁以下的小年轻大把大把的,我何来优势?
在此提醒:五大歧视虽客观存在,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笔者当年中央遴选,某个一千比一的岗位,最终上岸的却是一名并不起眼的矮个子女生;你眼中的拖家带口,在强大的部委面前,都是能后续安排的小事;乡镇小科员“一步到中央”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客观”不能改变,所以无需考虑太多,轻装上阵,用实力碾压。
4、误区之四:中央遴选面试是个概率性事件
很多考生认为,面试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未见过的题型、超大的题量、考官的喜好、个人临场发挥的状态、时间的把控、遇到过于强大的对手等等。也有考生认为,一次考不上,多考几次必定能碰上一次。此心态下,不少考生心存侥幸心理,拿不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备考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始终走不出“舒适区”。另还有一些考生,备考并不得法,重复一些无谓的工作,背诵一些毫无价值的材料,看似每日充实,实则毫无意义。
在此提醒:机遇偏爱于有准备的头脑。所有不确定因素,归根结底还是备考的不充分。缺乏正确的引导指导、缺乏合适的答题策略、缺乏必要的理论储备、缺乏精准的答题技巧、缺乏大量的张口训练,考多少次也是徒劳,只会功败垂成。
5、误区之五:综合成绩第一名便可稳坐“钓鱼台”
参加中央遴选,准确来说要过“报名关、笔试关、面试关、体检关、考察关、备案关”6个关口。通过了面试,革命可尚未成功,只能说是“成功过半”。永远不要忘记中央遴选公告中的那句“择优确定拟任职人员,不唯分取人”,换言之,面试第一、综合成绩第一,也有可能被刷。
在此提醒:通过面试进入体检考察范围,不是遴选的结束,而是新挑战的开始。关于考察方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后续文章再聊。
二、中央遴选面试必须经历的五个阶段
排除疫情防控等不可控因素,留给考生面试备考的时间少则半月、多则月余。不少考生前期报过北辰遴选的笔试班次,进行过笔面一体化的系统备考,这是优势,但笔试成绩出来后至面试前的一段时期才是关键中的关键。不管有没有备考基础、理论基础、面试基础,合理分配最后的时间,进行高效率和有针对性地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不妨将整个的备考划分为“了解基本考情、关注报考岗位、深耕基础理论、掌握答题技巧、形成固定套路”五个阶段,当然,各阶段之间也可以交叉进行。
1、阶段之一:了解基本考情
此阶段,可以重点了解报考岗位的具体情况,比如入围面试的人数、对手的情况、遴选公告中对岗位的具体要求等;重点了解往年该岗位面试的具体情况,比如面试公告的内容、采取的面试形式、题目的数量、时间的要求、有没有可参考的真题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次考试备考的重点,明确是采取结构化、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小组、面谈的面试方式还是多种方式交叉进行。
一般情况来讲,结构化面试是主流考察方式,其余面试形式的基础都是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一般3-4道题居多,每题5分钟;无领导小组讨论一般5-8人一组,结构化小组一般3人一组。待面试公告出来后,根据考试的时间安排和人数的多少,可以盲猜一下面试的形式和答题数量,比如参加面试的人数少但却要一整天的时间,那么多种考察方式结合的概率就比较大;如果参加面试的人数比较多但整个面试的时间却比较少,则基本确定只有一种考察方式,题量为3题的概率更大一些。当然,为保万无一失,各种面试形式都要涉猎,做到熟悉,以备不时之需。
2、阶段之二:关注报考岗位
与省市级遴选不同,中央遴选面试虽然由中组部统一安排,但具体的组织实施却由各部委自行进行。考官中,虽然会有外请的专家,但部委的领导会占有一定数量。换言之,今天你的面试考官,很有可能就是你明天的顶头上司。要想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对报考岗位的了解、对部委领导们每天工作的内容的了解,则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第一时间关注报考部委的官网动态、微信公众号等,时不时的刷一刷,看看报考的部委每天在干啥,发了哪些文件,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该部委负责的工作有哪些指示批示,部委主要领导讲话中有哪些新词新事,部委自己在组织、在开展哪些具体的行动活动,都必须要做到耳熟能详,而且要千方百计的用到面试答题中,必能让考官为之一振。切记,此条特别特别重要。
3、阶段之三:深耕基础理论
看武侠小说,绝顶高手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心法、二是招式,换言之就是内功和外功,而且普遍规律是修习内功占到了绝大多数时间。中央遴选面试同样如此,内功便是基础理论,外功则是答题技巧。不少考生面对浩如烟海的理论,感觉是“老虎啃天”,不知道从何下手。笔者认为,深耕基础理论,需做到“全面撒网、重点捕捞”。
“全面撒网”,与笔试理论一脉相承,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5个大方面的专题,每个专题又下设不少理论点。“全面撒网”的过程是费心费力的过程,学和用要讲究策略,重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习言习语、名言金句、人我事例”的思路去准备。比如营商环境这个理论点,“是什么”方面,我们只需记住“营商环境是制约投资的客观条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础、是创造竞争新优势的有力保障”这一句话,面试中只要考察到该理论点,这句话一定是“开篇能用”。
“重点捕捞”,讲究与报考岗位息息相关,报考部委职责范围内的理论点,要重点关注、学习、背诵。比如报考中央宣传部,那么党的思想建设、宣传工作、舆论媒体、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论点,要特别留意,下意识的准备。
4、阶段之四:掌握答题技巧
面试训练过程中,所有考生都会经历“能张嘴答、能答完整、能答亮点”三个过程。伴随三个过程的,除了上文所述理论储备的增加,更多的则是答题技巧的提升。前文已讲,中央遴选一切的面试形式,基础都是结构化。所谓结构化面试,突出表现在考场布置的结构化、答题模式的结构化、评比打分的结构化。既然一切都是“结构化”,规律性、技巧性的东西自然而然少不了。
因此,考生必须全面熟悉自我认知类、综合分析题、计划组织题、应急应变题、人际关系题、情景模拟题六大类题型的具体特点,掌握每一类题型的答题模式、答题技巧,如何入题、如何结尾、如何举例子、如何搭建框架标题等等。具体的技巧,在此不再赘述,建议阅读北辰遴选研发的《玩转结构化面试的必杀绝招》一书,读来定有收获。
5、阶段之五:形成固定套路
此项为备考后期的重中之重。经过前期理论和技巧的沉淀,经过多种模式的探索和尝试,此时的考生对整个面试的认识和把握已经上升到一定的层次。这个时候,不要再考虑如何推陈出新,也不要再考虑如何进一步加强理论的输入、技巧的提升,此时的重点应该是总结得失,并把自己的答题风格、答题模式固化下来,后面的刷题训练一定要周而复始的运用这些固化的套路。比如,综合分析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答,“是什么”里面我要用理论去入题,用习言习语和名言警句去增亮,用具体例子去接地;“为什么”里面重点去分析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是用几个“不”字句还是用几个“缺”字句;“怎么办”答3-4条,是用错位分析法起小标题还是用“下功夫”“持续用力”等万能小标题,每一条是如何去不断的贴题,等等。再比如,计划组织题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思路去答,是用“摸底调研、制定方案、进行组织、跟踪问效、总结提升”这种“时间法”的方式,还是“调研要细、内容要全、方式要新、组织要实、总结要深”这种“要素法”的方式,还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过程导向、坚持实干导向、坚持结果导向”这种“排比法”的方式,不管哪种方式,把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固化下来,熟练运用。
当然,套路化只是答题的基础,能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想出最全面的答题内容。要想答出亮点,必须进行“反套路”处理,在整个答题的过程中,少答一些流程性的、普适性的、人尽皆知的,多答一些推陈出新的、别人意想不到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贴题贴题再贴题。比如,让你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法的培训,你答完之后,发现如果把题目改成宪法的培训,你的答案还能只字不改的话,这就是套路、就是不贴题,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三、拿下中央遴选面试高分的五点建议
1、建议之一:宜结伴多练、忌冥想答题
试问面试与笔试备考的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毋庸置疑,笔试靠的是“写写写”,不断培养手感;面试则靠“说说说”,不断培养语感。如何做到“说说说”,笔者备考时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因报名了北辰遴选冠军集中营,结识了一些同样参加中央遴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每晚相约刷题到12点以后是必备内容,大家相互出题、相互点评、相互鼓励、相互提升。二是自己给自己出题,比如偶然在刷新闻中发现了一个社会现象,或者偶然见到了一句特别有味道的习言习语,或者日常工作中要去组织一个会议或活动,此时必然要给自己命制一道题,然后考虑一下思路再答一答,时刻让自己的大脑和嘴皮子处于运转状态。
不得不提的是,有些考生喜欢“看题”、喜欢“想题”,刷题时候只是在脑子里过一遍思路,或者象征性的说两句,这些绝对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极容易造成“眼高嘴低”的后果。即便是没有互练的条件,也要“对着镜子”“掐着时间”,一本正经的去答一答。
2、建议之二:宜活学活用、忌生搬硬套
面试备考环节,很多考生背诵了大量的名言金句、习言习语、典型案例、个人事例,面试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遇到类似题目,不自觉地去想自己背过哪些内容,结果影响了对整道题目的思考;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想着必须要把背过的东西用上几句,否则不甘心。
实则,把背诵过的东西精准的投放、变通的运用才是最理想的结果。甚至有些时候,还需要结合题目,把背诵过的东西转化为自己口语话的东西,才更显得贴题和接地气。如果只是把自己背诵的东西被动地输出、一股脑地输出,也许乍一听感觉很“唬人”,但精明的考官肯定能听出来你是在“背课文”,缺乏自己的思想、内在的逻辑在里面,那结果肯定得不偿失。
3、建议之三:宜设计亮点、忌按部就班
面试答题,笔试感觉还是有很多小心思可以运用的。比如,积累一些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学科中有一些经典的原理法则,答自我认知题可以用山峰法则、木桶原理,答团结合作相关的综合分析题、组织计划题可以用蚁群效应、羊群效应,答人际关系题可以用鲶鱼法则、囚徒困境,等等,点到即可增亮。同理再比如,积累一些革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被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时代精神,特别是“三种牛”精神、“五四”精神这些万能的,见缝插针使用,效果自然不一般。
除此之外,笔者备考过程中独创“核心词”备考法,把忠诚、干净、担当、实干、学习、实践、为民、奋斗等高频“核心词”,逐个按照“标准表述+总书记的话+名言警句+事例+有力量的话”的结构模式,准备100-200字的材料,夜以继日的背诵,除了能为答题增添素材和亮度以外,面试时大脑一块空白等关键时刻还能拿来“保命”。北辰遴选研发《面试有“成竹”》一书,按为政篇、为人篇、为事篇,集中收录高频“核心词”30个,可以一读、一背。
4、建议之四:宜放平心态、忌患得患失
忘记哪个知名学者说过一句话:人为什么会紧张,情况一般有二,一是面对未来要发生的未知结果的重要事情的时候,二是当特别想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中央遴选面试,可以说二者兼备,紧张是必然的,患得患失也是足够可以理解的。
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心态对于面试考试的极端重要性。也许它不能让你超常发挥,但至少能够保证你稳定输出;也许它不能让你必拿高分,但一定能让你避免低级失误。不妨本着“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心态,尽人事而听天命,不成功也能成仁。
5、建议之五:宜名师指点、忌闷头自学
中央遴选笔试和面试有个类似之处,都是主观题。既然是主观题,那一定是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最好答案的,只有更好的答案。不管是答笔试题还是面试题,考生最大的困惑就是“我到底答得怎么样”。有时候,自我感觉良好不一定是真的良好,自我感觉不好也很难自己分析出哪里不好。
此时,不妨来看看北辰的面试班次,名师授课、学霸同堂,有指导、有比较,有计划、有督促,必定是成功上岸的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