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和标志性工程,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深入分析
经过2016年至2020年的五年的首轮建设,各地各建设高校积极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深化认识,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科研管理等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高质量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体系正在形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策措施
心系国之大者,牢牢把握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工程。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一方面,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体制机制,强化建设高校主体责任和责任落实,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积极营造专心育人、潜心治学的体制机制环境。另一方面,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完善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机制,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才中的主力军作用。
瞄准行业需求,把论文写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广袤大地上。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工程,必须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学科内涵式建设。各建设高校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夯实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要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田野调查,从中国之治的生动实践中探寻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路径,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深化科教融合。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兴“揭榜挂帅”之风,加强“卡脖子”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联合科研,加强重大科研平台协同对接,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坚持动态调整,健全管理评价和稳定支持的长效机制。此次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办得好不好、怎样办得好是各主管部门和建设高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要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顽疾。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反映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多元多维成效评价体系,探索建设高校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让综合院校、行业院校、地方院校都能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要完善稳定支持机制。增加多元投入,创新经费管理模式,对建设高校和学科实行差异化财政资金支持,重点加强主干基础学科、优势特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的保障支持力度,确保出成果、有成效。
结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产学融合,创新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我们必将为解决中国问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