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穿越毛乌素沙地的无定河沿岸是内蒙古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区。半月谈记者近期在无定河上游沙地调研了解到,经过几代人的接续治理,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70%,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然而,增绿成效初显,发展风险也开始露头。政策僵化、技术落后、产业发展受到掣肘等难题,都对毛乌素生态治理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构成挑战,如何回应,值得各方重视。
沙地复绿,来之不易。
总面积约7000万亩的毛乌素沙地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宁夏三省区,其中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面积4771万亩。作为毛乌素沙地腹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森林覆盖率只有7%和2.58%。到2021年,这一数据已达到32.92%和24.15%。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韩玉飞说,沙地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向黄河输沙量正逐年下降,过去20年已下降约八成。
毛乌素沙地,何以能减沙增绿?几代群众忘我奉献,功不可没。
今年74岁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萨拉乌苏村村民盛万忠自1984年开始,在毛乌素沙地造林1万多亩。“当年,这些树都是我一捆捆背到沙地里的。”盛万忠摸着一棵粗壮的杨树说,“我干不动了就让孩子接着干,这片沙,我们必须治理好。”
正是当地百姓摸索出“前挡后拉,穿靴戴帽”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治沙模式,让原本寸草难生的毛乌素沙地逐步披上绿装。“过去的沙地变成了草原,牛羊吃得饱,我们收入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鄂尔多斯乌审旗牧民乌兰达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