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牛伟国喜欢穿运动服,走起路来三步并两步,话还没说出口,笑容就已经飘到了面前。“叫我‘老牛’就行,大伙儿都这么叫。”
53岁的他身上有好几个标签: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东省潍坊市发改委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政研科科长、有17年教龄的中学地理教师……其中,他最引以为豪的身份是驻村第一书记。今年是他连续第5次驻村,也是驻村的第10个年头。
牛伟国不写日记,乡村巨变就是他的日记。“这10年我过得很踏实、很有意义。”牛伟国说。
材料2:牛伟国的“新家”在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王家庄街道赵戈村。他掰着指头数自已驻村的年头,才惊讶发现已经10年过去了。“在村里生活,对时间的概念都变淡了,反正忙着忙着天就黑了。”
牛伟国说,10年来,有3次“惭愧”刻在心间。
2013年初,在潍坊市发改委工作的牛伟国主动报名驻村。过去,他负责上传下达相关政策,对下面的工作如何运行并不十分清楚。“比如节能减排,村民要怎么做,如何动员村干部,难度在哪儿,我并不了解。”牛伟国说,“当了第一书记后才明白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
第二次是老百姓的“冷嘲热讽”提醒了他。“我以前去村里调研是‘往下看’,别人看我是市里来的领导,对我恭敬客气;实际上,如果言行稍不注意,村民就会议论‘这干部水平太次’。我一下子惊醒,也许我以前就是村民口中那样的干部。我的形象,就是村民眼中党员干部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