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下大力气抓好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坚持创造性传承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文化认同。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明确提出:“一民族文化之传统,皆由其民族自身递传数世、数十世、数百世血液所浇灌,精肉所培壅,而始得开此民族文化之花,结此民族文化之果,非可以自外巧取偷窃而得。”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年来,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节目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从《只此青绿》到《中国诗词大会》,传统文化一步步“火起来”,不再是以往的“束之高阁”,而是走向万千大众,增添了诸多烟火气,激起了受众广泛的情感共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进而引领文化认同。大国领袖的率先垂范与身体力行,必将引领国人在增进文化认同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构建公共文化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强盛,我国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如今,人们不仅有更高的物质需求,也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国家层面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等概念,国家陆续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文创产业的发展。2021年政府白皮书也指出: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当各个方面打上文化自信的烙印,文化自信之路必能越走越宽,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清除不良文化对我们优秀文化的侵蚀,实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讲好中国故事。
开出民族文化之花,赓续中国文脉。历史是时代之见证,真理之光辉,记忆之赓续,生活之导师,往事之信使。目前,我国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文化合作,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在一系列扩大对外交往中开出中华民族文化之花。此外,还要顺应形势,注重抓好互联网这个重要的阵地和窗口。近年来中国的网络文学走向海外不失为一个好的契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网络小说,是唱响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但对外文化交往时,也要设置一定门槛,不能无条件地迎合国外读者的阅读心理,而是应该坚持我们的核心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蹚出与时代新形势接轨的新路子,将文化自信当做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当做校正党风政风、影响带动社风民风的“指南针”抓好。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说着中国的博大精深,以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以新的精神状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继续奋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