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连接着供给与需求,在稳定经济运行、激发内生动力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攻坚任务艰巨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投资作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凸显了投资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的重要性。
投资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绝不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更不是搞“大水漫灌”,而是要特别注重投资的精准有效,瞄准强基础、优产业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靶向施策”“精准滴灌”,做到既有利于解决当前稳增长的现实问题,又有利于推动经济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不仅要明确投资之重要性,而且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产业发展等方面抓好有效投资。
基础设施领域是政府发力有效投资的重要战场。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基建规模高速增长,基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基数庞大,且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阶段,基础设施投资仍有较大增长潜力,交通、能源、水利、物流、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依然存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联通不够通畅、“建管养运”各环节存在发展不平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投资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投融资机制,综合采用财政资金、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多种手段补齐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在新型基建领域,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产业能有效满足新型城镇化、消费升级、智慧城市建设等带来的新需求,值得适度超前布局。对此,也应通过政府投资发挥引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合理回报与交易退出机制,依法依规保障社会资本投资合理收益,有效提高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投资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
产业领域是市场承接有效投资的主载体。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表明,扩大产业领域的有效投资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产业存量带动投资增量,促进传统产业加快向绿色低碳化转型,促进新兴产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效投资的过程中,还要抓住产业领域这个重要一环。在激发产业领域有效投资的过程中,技术改造投资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低碳减排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当前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等多种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同时,还要看到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是我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途径、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因此,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常态化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新兴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推动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显著提升,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扩大这两大领域的有效投资,不仅需要政策引导,还要回答“钱从哪里来”这一基础性问题。这既需要政府投资的精准发力,也离不开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一方面,需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积极作用。精准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强化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投向基础设施、民生发展等短板领域,与企业投资形成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需在“有效市场”作用下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民间资本是市场中最活跃的力量。我国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常年维持在55%以上,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主力军。充分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除了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外,还要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营商环境、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机制、探索建立民间投资合理回报机制等,多措并举提振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当前,各项重大工程正加快推进,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促进有效投资的一切积极因素,必将进一步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能,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