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6月6日是我国传统节气——芒种,河北省“三夏”生产自南向北启动。2022年6月6日,下午,省委书记倪岳峰来到保定市,实地调研“三夏”准备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全力做好“三夏”工作,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实际行动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二、深度解读
★“三农”工作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抓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好粮食生产。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2016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优化农业供给政策,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清产核资,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有基础和条件的,是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的,是有鲜明目标导向的,是党的使命决定的,也是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0年2月24日习近平同志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的指示指出,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12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2021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讲话的要点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现实背景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基础,“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家发展的张力越大,面临的压力和阻力也会越大,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境外输入性风险日益增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外生变量日益复杂。2019年10月14日,《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首次发布。白皮书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在我国,粮食按品种分为谷物、大豆、薯类三种。其中,谷物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三类。而这三大谷物中的稻谷、小麦,又被称为“口粮”。目前,水稻、小麦实现了完全自给,育种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仅有大豆产需差距较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害在种子和耕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我国粮食安全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农情,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实现了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谁来养活中国”到“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的历史性变革,粮食安全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202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增长0.7%,连续两年实现稳定增长;全国粮食作物单产为387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8公斤,增长1.2%;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连续18年增产丰收,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比上年增加9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安全标准线;我国谷物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保证了谷物的基本自给。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事实表明,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中国有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粮食消费大国。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不仅有力地保障了自身的粮食安全,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河北省主要做法
河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的指示精神,全省上下面对不利条件,牢固树立粮食安全观,不敢有丝毫懈怠,先后统筹中央财政4亿元、省级财政1.5亿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奋力推动小麦促弱转壮和病虫害防治;在苗情最弱的春季打响了科技壮苗百日会战,137个产粮大县成立粮食科技服务团,1766个乡镇设立粮食科技服务站,4.5万个行政村选派粮食生产科技专员,把科技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紧盯小麦苗情变化,分区域、分类别、分时节加强田间精准管理,先后开展了镇压锄划、春季肥水管理、中后期“一喷三防”等一系列“田间日”活动,千方百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河北省“十四五”规划相关表述
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保障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和肉菜蛋奶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2022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表述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畜禽、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开展16项新品种培育攻关,布局建设14个种业集群。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建设一批优质粮食示范区,新建高标准农田36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740亿斤以上。
★具体举措
坚决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施粮食稳产专项行动,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市县、落实到地块,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强筋小麦、优质谷子、旱碱麦、富硒粮食作物示范区。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从严惩治腐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加快发展大豆和油料产业。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建设高油酸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在浅山丘陵区重点发展核桃等木本油料。鼓励发展胡麻、油菜、油葵等规模化种植。
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争取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稳定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
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产粮大县奖励等政策,在全部产粮大县推行小麦、玉米、稻谷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种粮、种好粮。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销社等在粮食主产区连片发展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三、实战应用
例题1:当前处于“三夏”生产关键时节和关键环节,结合给定材料和河北实际,围绕科技助力“三夏”提出工作建议。要求:措施合理,条理清晰,语言凝练,3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明确技术路线图,确保“三夏”生产各项技术落实落地。一是聚焦气象和病虫害。密切跟踪小麦灌浆及成熟情况,随时关注病虫害和高温天气等因素,开展针对性技术指导培训,确保“龙口夺粮”“虫口夺粮”各项措施到田到户。二是聚焦农机减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对夏粮机收减损农机手进行专题培训,合理调配机收速度、收割宽度、转弯半径等,最大限度降低机收损失,力争颗粒归仓。三是聚焦秸秆综合利用。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户做好秸秆标准化粉碎与精细整地作业,加快秸秆还田离田,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四是聚焦夏季作物种植。及时遴选发布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多方式、多渠道进行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确保新机具新技术配套,新品种新技术融合,将科技服务入基地、进农田。(327字)
例题2: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括总结河北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要求:条理清晰,全面准确,4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一是培育发展新型粮食流通主体。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粮食经济,培育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的新型市场主体。支持民营粮食企业和粮食经纪人发展。鼓励粮食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推动粮食企业对外合作。二是推动粮食产业升级。培育壮大粮食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支持粮食企业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将主食产业化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鼓励企业延伸粮食加工产业链,开发新型优质健康粮食产品。鼓励大中型主食加工企业发展仓储物流冷链设施,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生产营销网络。三是发挥加工转化调节作用。按照企业自愿参与、政府适当补偿原则,选择一批骨干粮食加工转化企业纳入粮食市场调控体系,当粮食供大于求时,适当增加企业非食品用途的粮食加工转化;当粮食供应紧张时,相应减少或停止企业非食品用途的粮食加工转化。(398字)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建立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
强化粮食安全意识和责任。
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