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青海·第48期】放管服改革

【青海·第48期】放管服改革

2022-12-22|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2022年9月15日,青海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重点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出席并讲话。

7月12日,省政府召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会议。会议听取协调小组各专题组和相关成员单位关于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和《青海省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第三方评估报告》的情况介绍,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协调小组组长王卫东主持会议并讲话。


二、深度解读

★定义内涵

1.“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等多领域改革,必须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放”解决政府职能定位问题,重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各自边界及其相互关系;

“管”指向政府管理转型,有效监管,简约治理,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服”则是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唯有宽“放”,才能最大程度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唯有善“管”,才可有信心地进一步宽放;唯有“放”“管”结合,才能可持续地提供优质服务。

2.营商环境

(1)定义:营商环境指的是制约投资行为的客观条件,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行为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它作为“支配商业活动所必需的政策、法律、制度、规则等的一种复杂的融合体”,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各国各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面临的制度性条件,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2)内涵:营商环境包括影响营商决策的各种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软环境则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改善营商环境,不只是优惠政策、资金支持、政府补贴,还包括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带来的便利程度,以及法治保障带来的稳定预期、公平正义。

(3)指标:一类指标反映监管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费用支出,包括开办企业、施工许可、产权登记、纳税等方面的便利程度;另一类指标反映法治保障程度,包括投资者保护、合同执行、破产办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等。

(4)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市场化就要破除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市场化本身有一个过程,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政府的主要着力点还是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保障公平准入,以加强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以优化公共服务便利投资兴业,把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

法治化就要营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要做到规则公开透明,政府所有规则和标准原则上都应该公开,不公开是例外,让市场主体知晓并按照规则和标准去做。要做到监管公平公正,在法律面前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政府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要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合法权益,让市场主体放心安心去发展创造。

国际化就要持续扩大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必须不断拓展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维护以规则为基础、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规则的完善。我们的营商环境要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这样不仅能更多吸引外资,也有利于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大平台上参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发展利益。

★重要意义

1.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通过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范围,优化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从而赋予市场主体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一是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放管服”改革的核心要旨是通过减少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优化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提升市场活跃度,激发市场创造力,有效破除了影响市场交易的各种藩篱和屏障。这既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与活力,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深刻推动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优化调整。“放管服”改革的本质是对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新厘定,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政简易管,政繁易腐。一方面,“简政放权”的各项举措深化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基础性规律的运用,通过削减不合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通过挖掘、释放市场潜力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通过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促进有为政府及时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三是有力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构建。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长期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观,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正在形成。通过压缩行政审批事项、严控新设许可,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行政机关对事前管制的路径依赖得到遏制;事中事后监管的推进促使行政机关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监管职责;对政府服务功能的强调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高效便民的施政原则得到进一步深化。上述改革措施从根本上重塑了政府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有力破除了“官本位”思维及其衍生的权力寻租、形式主义等各类问题,这对于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的构建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是关系“国之大者”的战略工程。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事关一域的经济工作,更是关乎全局的战略工程,我们必须坚决对标对表,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打造一等营商环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二,优化营商环境是赢得区域比拼的实力工程。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区域发展的比拼,归根结底是营商环境的比拼。人才往哪里走、资金往哪里流、项目在哪里建,都取决于哪里的机会多、障碍少、效率高、服务好。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发展质量的引领工程。实践反复证明,营商环境与发展质量正相关。营商环境好的地方,往往发展就快、质量就高;营商环境差的地方,往往发展就慢、质量就差。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经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制度供给成为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砝码”。

第四,优化营商环境是锻造干部作风的基础工程。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干部作风的“显示器”。营商环境好的地方,干部作风必然务实;营商环境差的地方,干部作风必然漂浮。我们要通过抓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力整治部门这种官僚主义的“衙门作风”,着力解决好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带动干部作风根本性转变。


★对策措施(中央层面)

1.放管服改革

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政府职能持续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和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是放要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现在市场主体反映比较突出的还是各种限制多、门槛高、审批繁,束缚了创业创新手脚。要对现有各层级的审批、各种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并形成清单,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类重复审批要大幅精简。在一些领域,针对一个事项往往存在多个审批甚至是重复审批。不仅行业部门要批,综合部门也要批;不仅有行政许可,还有公告备案、计划目录、布局限制、认证检测等管理措施;有的审批标准还相互打架,让企业无所适从。这些多头重复审批,即使取消其中的部分,仍可以通过其他许可把控风险。而且从经验来看,多头审批也不利于落实部门责任,谁都能审批,结果是谁都不负责。要对多部门重复审批进行清理,能整合的整合,该取消的取消。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谁审批谁负责”,绝不能“一批了之”、只要权力不负责任。还要全面清理规范各类管理措施以及借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名新增的审批环节,严防变相审批和违规乱设审批。不必要的审批要下决心取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必要干预。比如,在一些地方、一些行业,市场主体购置大型专用设备、选择经营网点位置等,这些本应由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事项,却需要有关部门审批。另一类是可以由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的审批。比如,现在仍有近300类产品要办理生产许可,130多类产品要办理强制性认证,哪怕只是对产品外观或不重要参数作调整都要重新办理许可或认证。这样的审批看似为了严格管理,但实际效果有限,反而使有关部门疏于监管。要从放管结合角度出发,加快清理不涉及重大项目布局又不触及安全底线的审批,切实改变“以批代管”的情况,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审批方式要改革创新。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的可行性,一般来说政府工作人员很难也没必要在技术细节上把关,结果可能把审批时间拖得很长。要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生产许可、项目投资审批、证明事项等领域,广泛推行承诺制,实现政府定标准、企业或个人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严惩戒。这不仅能大幅提高核准审批效率,也有利于落实企业自主权和主体责任,强化诚信意识。

二是管要管出公平、管出质量。简政不可减责,放权不是放任。政府部门放权越多,监管责任越重、要求越高。要坚持放管结合、并重推进,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对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要及时跟进监管,真正实现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要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只有监管公平公正,市场主体才能公平竞争。要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有效做法,减少人为干预,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使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要增强监管的威慑力,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提高违规成本,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加快完善各领域监管标准体系,实施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行业制定更高水平自律标准,推动产品竞争力提高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强化税务、社保、金融、市场监管等环节协同办理,扩大简易注销范围,让市场主体既能进得来,也能退得出。要守好安全和质量底线。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不能仅仅依靠随机抽查、飞行检查,必须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落实监管责任,把好每一道关口。目前有些领域之所以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主要是由于监管缺位、处罚过轻、违法成本过低。要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现和惩处力度,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领域,加快推出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等制度,使其不敢蓄意甚至恶意违法。要继续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新兴产业很多是我们想象不到、规划不出来的,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新兴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有益经验。当前,新兴产业跨界经营、线上线下融合等特点更加明显,传统监管办法很难适应其发展需要。要改革按区域、按行业监管的习惯做法,探索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对新兴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与企业一起研究解决办法。有的领域要多一些柔性监管,有的领域要发挥智慧监管优势,对一些看不准、可能存在风险的,可以划定可控范围,探索试点经验再推广。

三是服要服出便利、服出实惠。各级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推进政务公开,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审批和监管也要体现服务理念。要强化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这不仅能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也可以大幅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目前,我国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已超过90%,要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事项外,原则上都要做到网上全程可办。对现场核验、签字、领取等环节,可以采取电子认证、“快递+政务服务”等方式解决。要提升政务服务功能,完善全国一体化平台,年底前地方和部门平台要与国家平台完成对接,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在推进政务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兼顾好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群众的需求,采取必要的线下补充手段,有针对性地提供人工指导和服务,绝不能出现歧视现象。要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和“跨省通办”。充分发挥地方政务大厅等“一站式”服务功能,加快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对多个相关联的事项,要探索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减少办事环节和所需证明材料。对非紧急类政务服务热线,要加大整合力度,力争做到“一号响应”。我国有2.8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其中很多人都是在外务工,风风雨雨、很不容易。人员异地工作生活、企业跨区经营活动日益频繁,群众和企业办事多地来回跑,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成本。要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加快政务数据共享,推进标准化建设和电子证照跨省互认,从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婚育和企业登记、经营许可办理等领域入手,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今年要有所突破,明年年底前要基本实现高频事项全覆盖。这也有利于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当然,数据共享要保障数据安全、保护隐私,防止滥用或泄露。要提供公平可及的基本民生保障服务。虽然近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由降转升,但前8个月累计仍是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疫情直接影响量大面广、吸纳就业多的一般服务行业,对低收入群众就业和收入冲击相对较大。要将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及时覆盖所有困难群众,进一步简化社保参保、转移接续等手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覆盖面。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借助大数据筛选等办法,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保障。对因灾因病因残遭遇困难的群众,可以先行给予临时救助,绝不能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2.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面临的制度性条件,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之举。深化“放管服”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整体推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力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力行简政之道,秉持公平公正监管,持续优化服务,进一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要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今年要着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抓紧编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目前,部分领域的准入壁垒仍然不少,还有些市场主体因注销难该退而退不出。要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并证,让市场主体尤其是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市场主体准入更便捷;加强部门衔接,扩大简易注销范围,使市场主体退出更顺畅,促进市场新陈代谢。要深化投资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精简整合审批流程,推行多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做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行告知承诺制,让项目早落地、早投产。要动态优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进一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要让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更活跃。着力完善政策、消除障碍、搭建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注重运用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激励企业研发创新。加大对“双创”的支持力度,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聚众智汇众力,提高创新效率。要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包括国企、民企、外企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国家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但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进行规范治理。垄断妨碍公平竞争、抑制创新与活力,与发展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有利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和发展空间。要清理纠正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市场分割等不公平做法。要创新和完善市场监管。我们一直强调,放权不是甩手不管,减权并没有减监管的责任,要坚持把“放”和“管”统一起来,把有效监管作为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这些年“放管服”改革,“放”的主要是不涉及安全的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对涉及安全生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等领域和事项,我们一直是慎之又慎,强调要实行全覆盖严格监管,不能有任何松懈。下一步要继续切实把好每一道关口,确保质量和安全。要健全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综合监管、“互联网+监管”和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对一些领域的监管不到位,要明晰基本职责,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还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重视企业合理诉求,加强帮扶支持,让市场主体安心发展、更好发展。要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优化。我国人户分离人口已达4.9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超过1.2亿,要继续推进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满足几亿“移动人群”办事需求。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用好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继续把企业和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政府的“心头大事”来办,今年要着力破解异地就医报销难、车检难、公证难等问题,实现企业常规信息“最多报一次”,分类完成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归并。总而言之,要用制度和技术的办法,让市场主体和群众依规办事不求人。

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要坚持依法行政,以法治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要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法规体系。良法方能善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全面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也即将出台,要扎扎实实落到位。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做好营商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将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当前要重点抓好行政审批、行政收费、政务服务、数据安全共享等领域法规建设。要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全面保护各类产权,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问题。政府要带头守信践诺,各地区要梳理政府对企业依法依规作出的承诺事项,未如期履行的要限期解决,因政府失信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要依法赔偿,绝不能“新官不理旧账”。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执法不规范不仅会打击市场信心,还会损害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公平正义。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规范行政裁量权,纠正执法不严、简单粗暴、畸轻畸重等行为,提高执法水平。要从源头上清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凡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设定的罚款事项,一律取消。

着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既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日益复杂国际形势的有效举措。虽然经济全球化短期遭遇逆流,但长远看仍是历史潮流,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每个城市甚至每个社区、村庄都可能联通国际市场,关起门封闭运行是不行的,市场主体指望靠政府保护是没有前途的。要发扬中国人的奋斗精神,敢于在国际市场竞争打拼,把国内市场当国际市场来竞争。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际通行规则对接。对全球市场主体而言,哪里营商环境好,哪里的市场就更具吸引力、在国际竞争中就更具优势。近年来,我们对标国际先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跃升。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们在一些领域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还存在差距。我国已正式签署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要以此为契机,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等方面实行更高标准规则。要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引领作用,在制度型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开放过程中,还要维护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切实维护国家安全。要进一步提升外资管理和服务水平。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进入已经开放的领域,让我国长期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同时,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为高层次外国人才来华创业创新提供便利。要进一步优化外贸发展环境。继续推动降低外贸企业营商成本,清理规范口岸收费,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国际物流畅通。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信贷、保险等支持,推动发展“海外仓”,加快相关标准与国际先进对标,助力企业更好开拓国际市场。

3.2022年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复杂严峻环境中推动稳定发展。我们一方面运用适度规模财政货币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另一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两者相辅相成,是应对冲击、推动经济持续前行的重要举措。坚持以“放管服”改革破发展难题、优营商环境,用“放管服”改革办法提升宏观政策效能,通过退税减税降费直达机制帮扶各类市场主体。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为市场主体“改良土壤”,创新实施宏观政策是“浇水施肥”,两者结合产生倍增效应,经济顶住下行压力、运行在合理区间,又没有搞大水漫灌,保持了物价平稳。“放管服”改革实际是放开搞活、促进公平竞争,给群众经商办企业更多自由和便利。

“放管服”改革重在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既符合目标又好于预期的是目前市场主体1.6亿多户、比十年前增加近2倍,其中个体工商户1亿多户。众多大中小市场主体融通发展,支撑了经济总量翻番、财政收入增加近一倍,承载了就业创业基本盘。退税减税降费也涵养了税源,新办市场主体近些年累计缴税远高于同期减税。政府刀刃向内删繁除弊,重点放开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守住安全底线。简政不减责,加强和创新监管,反对垄断,维护公平竞争。建设法治政府,政府的权力边界就是法律法规,维护市场主体和群众合法权益,保护合法产权。优化和再造政务服务,努力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不求人少跑腿。“放管服”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季度经济受到超预期因素影响,当前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任务繁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针对新挑战果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及时快速、有力有效。同时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要把这些政策落到位,不懈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重要表述

1.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和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集聚要素招大引优,扶持特色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激励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面向南亚的商贸通道建设,提升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运营水平。继续办好青洽会、环湖赛、国际生态博览会、“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文化旅游节。

2.2022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着力点,继续面向市场主体,落实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推动财力下沉,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运行好融资贷款专列和直通车,提高政银企对接成效,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提升融资可获得性和便利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启动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依法依规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移动端功能,推动更多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跨省通办。

3.青海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大企业竞争力跃升、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创新型企业快速涌现,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做优做强国有资本。滚动实施千家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培育提升制造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优化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健全非常规状态下企业稳定发展保障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立财政金融协同配合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和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加大民营企业引导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新型政商关系负面清单和包容审慎机制。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和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


★领导要求

1.7月12日省政府召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会议

会议认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是涉及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近年来,全省“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行政审批更加规范,商事制度改革效果显著,清费减负积极推进,特别是在便捷企业和公众办事、转变服务态度方面变化尤为明显,对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释放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众多改革举措受到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普遍欢迎。

会议指出,近年来,各专题组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同配合,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工作开展有力有效,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成品油综合监管改革工作和企业信用监管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做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有利于明晰行政许可权力边界、规范行政许可运行,要做好权责清单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的比对工作,做到权责匹配、权属清晰。做好数据共享交换工作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有效解决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等问题,要拿出切实管用办法,实现基本的数据共享,推动数据共享分层分级、统一标准、逐步规范。做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既是推进工作、转变作风、促进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查找差距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全省年度目标考核的有利契机,督促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工作,以动真碰硬的作风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第三方评估是政府创新管理方式的重要措施,《青海省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报告》客观公正的将我省政务服务能力进行了评估,各地区要正视短板问题,聚焦企业和群众感受,对标对表先进地区,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国务院开展全国政务服务能力评估奠定基础。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要想方设法引进企业,留住企业,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深入调研了解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感受,抓住工作重点,制定突出问题清单和“抱怨”问题清单,纵深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和互相协调的工作机制,通过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推进作风转变。要抓好重点工作,积极回应企业和群众需求,主动对标国家要求和先进省区经验做法,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优服务,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高服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改革平衡性。

2.9月15日青海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

吴晓军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既是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也是应对当前复杂严峻形势、促进经济稳定恢复的现实选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优化营商环境,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增效力、激活力、添动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吴晓军指出,要在全方位落实政策上持续用力,聚焦精准帮扶市场主体、扩大有效需求、疏通堵点卡点,深化放管服改革与落实宏观政策有效结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在全链条优化审批上持续用力,全面实行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健全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持续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度,以行政权力“瘦身”为高质量发展“强身”,进一步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要在全过程公正监管上持续用力,坚持把“放”和“管”统一起来,健全制度化监管规则,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创新完善监管方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进一步管出公平、管出质量。要在全周期提升服务上持续用力,把群众和企业的“关键小事”当作政府的“心头大事”,着力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效,优化民生服务,进一步服出便利、服出实惠。要在全流程狠抓落实上持续用力,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统筹协调,夯实制度保障,鼓励探索创新,严格督导考评,着力转变作风,努力打造“人人好、事事好、时时好、处处好”的最优营商环境。


三、实战应用

问题1:在青海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中,西宁市城西区多措并举助推服务效能大提升。请结合材料,撰写西宁市城西区开展政务服务工作的简报。1500字左右,50分。

【参考作答】

西宁市城西区:让政务服务从窗口走进企业群众“心口”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西宁市城西区紧盯群众办事痛点、难点、堵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立全省首个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策咨询为一体的政务服务流动站,主动把政务服务送进商圈、楼宇、社区,努力推进由“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的深层次变革,企业群众政务服务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当好店小二。一是建机制,强化保障。制定《城西区政务服务流动站工作方案》,区营商环境、发展改革、财政、市场监管、税务、城市管理等部门协同配合,选派8名业务骨干定期深入到商圈、楼宇、社区开展服务,真正实现政务窗口前移,把服务送到身边。二是列清单,靶向服务。组织力量对全区各部门2000余项权责事项进行梳理,对办理流程、要件材料、办结时限等进行优化,新增网办事项2项,减少环节4项、减少材料34项、缩短时限206个工作日,政务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和群众办理高频事项,梳理“流动办”事项清单,确定企业登记注册(变更、注销)、个税清算汇缴、临时占道核准等35个事项现场办,提供社保缴纳、医保报销、残疾人证等122个事项咨询、预审服务。三是找站点,主动上门。设定唐道637、天地巷子商圈和五矿云经贸中心、农商银行网点为流动服务站点,先后开展流动服务20次。同时,推行“定时定点+预约即开”模式,在河湟里室内情景文化街开业前夕,现场集中办理营业执照81份,食品经营许可证50份。

变“排队办事”为“组团服务”,拓展服务链。一是让特殊群体“不跑路”。注重解决特殊群体办事出行难问题,制定完善《城西区便利化服务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等制度,推出高龄补贴线上认证,4万余人次通过线上完成认证工作,对特殊群体实行优先服务和服务专员全程陪办、帮办、代办,做到即来即办、即办即结,完善“健康码、行程码”管理,拓宽线下办事渠道,设立“老年人专窗”“老年人专员”,提升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办事体验,营造清新、舒心、省心的办事环境。二是让企业开办“一站结”。制定出台《城西区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个工作日实施方案》,设立了企业开办全流程服务专区,将相关环节审批部门集中办公,实行数据资源共享、并联推进审批,企业开办全流程实现1个工作日零成本。2021年,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876户,同比增长13%,存续市场主体达47743户。三是让政策传递“不断档”。联合银行、企业协会和商会,派遣“政务专员”,一对一为企业提供社保、医保、金融、税收方面的专项服务和政策咨询,主动拉近与企业的距离,精准提供政策信息。

变“单一服务”为“多元模式”,延长传输带一是提高政务服务“加速度”。率先推出中午“不断岗”,周六“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在休息时间也能享受与工作日无差别的政务服务。“城西区市民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关注量突破4万人,办结各类业务8万余件。增设“意见事”专窗,兜底受理解决企业群众遇到的“闹心事”,开设“快递办”专窗,全力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降低办事成本,累计免费送达政务快递1.1万余件。设置“跨省通办”专窗,公布可办事项60项,受理办结失业登记、就业创业证查询(核验)等业务314件。政务服务事项所需资料实现复印全免费、照片全免费,进一步降低办事成本。二是打造“十五分钟政务服务圈”。深化政银合作,积极与农商银行对接,借助农商银行在辖区分布的十个营业网点,打造“十五分钟政务服务圈”,全面提升就近办服务能力。完成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个体注册、失业保险金申领、户外广告审批等17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顺利“嫁接”。三是打好营商环境“清亲牌”。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民营企业等群体公开选聘19位营商环境监督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主动收集问题,并建立台账,形成县级干部牵头抓、职能部门具体抓、服务对象监督的工作格局。


问题2:“智慧监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请结合材料,撰写一篇海东市开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新模式的汇报材料。1500字左右,50分。

【参考作答】

海东市“安康河湟”信息化平台开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为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全面提升海东市市场监管工作效能,努力构建食药安全“防火墙”,实现“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变,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开始逐步搭建和完善了“海东市‘安康河湟’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实现了食品生产经营重点领域主体责任落实、监管责任落实及非现场监督管理三个“全覆盖”。

一、主要成效

“安康河湟”是海东市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两个责任”网上履责,全环节、一体化、综合性的信息化监管平台。现已形成“两款App,一平台”的运行模式,即“安康河湟执法App”“安康河湟商户App”“安康河湟大数据平台”,其中,“安康河湟大数据平台”包含海东市安康河湟大数据管理中心、执法监管、餐饮、生产、流通、农村集体聚餐、视频接入7个专题大数据和1个远程“非现场监管”系统。平台已录入2.06万户食品药品市场主体的基础信息和落实主体责任信息。

441家重点场所接入远程“非现场监管”系统。平台运行以来,已通过手机执法端完成日常监督检查4.5万频次,监管人员最高监管频次达到3000次,食品药品领域市场主体上传索证索票、食品采购留样、添加剂使用、晨检、餐具消毒、废弃物处置、自查整改等18项主体责任落实信息达157万条,主动上传完成监管部门责令整改要求的报备信息4万条,通过平台开展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等已成为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常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

二、主要做法

(一)平台建设方面。2020年提出“互联网+市场监管”的发展思路,在前期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于2021年7月正式上线运行“安康河湟”智慧监管平台,经过两次较大的改造升级后,平台功能较完善,实现了食品药品监管业务的基本覆盖,显著提升了海东市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市场监管事项的信息化监管水平,对解决现阶段监管主体多、监管人员不足的现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制定印发了《海东市安康河湟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对平台架构、职责分工和责任追究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在海东市市场监管局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各县(区)设1名管理员并及时沟通交流,保障平台规范健康运行。

(三)硬件建设方面。建成“海东市安康河湟大数据管理中心”,

为执法人员配置智能手机和蓝牙打印机,对平台数据进行实时查看、研判与分析。要求餐饮业市场主体在后堂操作台、储物间等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摄像设备,实现了24小时监管。

三、经验启示

(一)以党建为引领,用品牌化思维打造“安康河湟”智慧监管品牌。立足新思维、新起点、新高度,拓展“党建+市场监管”功能,丰富和提升“党建引领、智慧监管”的品牌效应,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打造“安康河湟”智慧监管品牌,使平台再上新台阶。

(二)以结果为导向,让大数据创造大价值。充分挖掘平台优势,聚焦优质监管执法信息、优质监管反馈、优质监管数据等,优化平台布局和结构。以结果为导向,对平台大数据进行分析与研判,推动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三)统筹部门协调配合,加快推进网络综合监管能力建设。强化与省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不断推进与省级食品经营许可系统的数据共享机制,适时完善企业基本数据,打通线上线下渠道,逐步呈现动态化管理模式,努力开创网络综合监管发展的新局面。

(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逐步完成追溯体系建设。在日常监管模块功能中增加并锁定抽样溯源内容,强化对企业票据、记录真实性的管理,通过与整改完成度及企业风险等级评定的联动,逐步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念好“四字诀” 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念好“优”字诀,实现服务加速。

念好“新”字诀,增强改革动力。

念好“联”字诀,延伸改革触角。

念好“细”字诀,升级办事体验。


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

大力简政放权,变“放得更多”为“放得有质”。

转变政府职能,变“单线运作”为“放管齐抓”。

创新管理理念,变“管得更多”为“管得更好”。

优化公共服务,变“各自为政”为“互联互通”。


着力做好“四个一”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模式优服务,全力推行“一扇门”。

破除壁垒提效能,努力构建“一网通”。

规范标准简流程,全面实现“一次办”。

多措并举转作风,着力展现“一笑脸”。


★议论文框架

深入了解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

优化营商环境是赢得区域比拼的实力工程。

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发展质量的引领工程。

优化营商环境是锻造干部作风的基础工程。


基层治理的“放管服”

加大“放”的力度。

提高“管”的能力。

深化“服”的意识。


★事务性文书:方案

青海省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一、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一)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

(二)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三)统筹推进“审批破冰”工程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四)落实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

(五)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六)做好要素保障服务

(七)开展“证照分离”改革督导工作

(八)梳理公布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

(九)贯彻落实新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十)加快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

二、持续创新加强有效监管

(十一)持续推进成品油市场综合监管改革

(十二)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

(十三)持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十四)创新信用监管

(十五)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十六)加大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力度

(十七)加强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

(十八)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十九)不断强化政府部门监管责任

三、狠抓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二十)持续提升“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能力和水平

(二十一)深入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化办理

(二十二)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二十三)深入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二十四)提升优化车辆检测工作

(二十五)规范优化公证服务

(二十六)强化社会兜底保障

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二十七)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十八)落实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

(二十九)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三十)落实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和减税降费政策

(三十一)加大金融普惠力度

(三十二)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2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2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2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2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0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78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53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82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5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70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