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5月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省委副书记、省长梁惠玲,省政协主席蓝绍敏,省委副书记王志军等领导同志与干部群众、青年学生代表一同参加2023年义务植树活动。许勤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龙江贡献。
二、深度解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一)政策理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中国的绿色崛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形成了面向绿色发展的四大核心理念,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关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还以当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历史趋势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工业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
(二)思想内涵
1.基本方面
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论述中可以看出,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发展目标,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整体文明理论指导当代中国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矛盾,确保生态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具有突出地位,发挥独特功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和提供丰富的生态滋养,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蓝图一步步成为现实。
绿色发展方式是发展路径。恩格斯曾经说道:“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所以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将会自食后果。只有让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才能适应自然的规律。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绿色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绿色发展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
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党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的创新理念,明确了新形势下完成第一要务的重点领域和有力抓手,为党切实担当起新时期执政兴国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必须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绿色发展不仅明确了我国发展的目标取向,更丰富了中国梦的伟大蓝图,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建设美丽中国是发展目标。尽管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则是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美丽”纳入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中,多次提出要建立“美丽中国”。还自然于宁静、和谐、美丽,这句富有诗意的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2.核心理念
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系列论述中,可以提炼出四大核心理念:
一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自然观。历史上有许多文明古国,都是因为遭受生态破坏而导致文明衰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生态与文明的内在关系,更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经济发展观。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只有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才能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能在问题发生之后再以更大的代价去弥补,而是要让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良好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三是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新系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草。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人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怎么能正常生存下去呢。所以人和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我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终将影响人类的命运。这也告诉我们,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可顾此失彼。由一个部门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四是环境就是民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新民生政绩观。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经济在发展,环境在污染,我国已经在发展与污染中徘徊了很多年。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固然有群众环保意识淡薄、绿色生活习惯尚未形成等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开发资源轻科学统筹规划。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把它上升到民生的高度去认识、去重视、去治理。所以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保护生态环境就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3.思想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这两个方面都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生态文明作为标准之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价值在于创建一种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真正满足属于人的功能和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存在方式,中国人民在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过程中,也就必然会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把“科学发展”作为基本发展战略的社会主义,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是一种西方传统式的发展,而是一种“绿色”发展。并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基本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义,这就意味着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它的主要目标之一,走和谐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走生态文明的道路。生态文明社会就是最理想的和谐社会。
国内外压力与挑战彰显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强大生命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尚未全面树立。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受工作惯性影响,忽视了环境保护或者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社会建设现象严重;公众在全社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还没有形成,我国现有生态文明制度仍不健全。与此同时,我国资源趋紧、环境破坏严峻、生态系统退化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还未根本性改变。预计2030年我国碳排放才能达到峰值,因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依然严峻。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危机中承担越来越多的环境国际责任和义务,这既是彰显大国形象的机遇,也是挑战。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需要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开展国内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担负国际责任,这对生态文明建设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在内外都面临着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成效显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71%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提高燃油品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00多万辆。加强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中央环保督察,严肃查处违法案件。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绿色情怀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注入了思想和实践的活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既是时代要求的产物,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情怀使然。在黄土高坡七年的青葱岁月,深切感受到了荒山秃岭是贫穷的根源,在正定主政一方时,即为百姓脱贫致富的激情感动,也为无视环境的发展忧虑;在宁德积极探索生态保护的路径;在浙江为全方位打造绿色浙江开辟航线;在担任总书记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开始成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彰显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活力。
(三)社会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全民共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未来绿色发展的思想遵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开放的、发展着的新思想,必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路明灯,我们需要全面把握、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
★6个关键词回顾2022年黑龙江省生态环保工作
1.新高度:坚持以“五个第一”站位标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起点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展现全局性新高度;
2.新改善:坚决以“四个价值”担当作为混抓环境污染治理,挑重担破难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新改善;
3.新成果:坚决以“六见”责任体系推动督查整改,亮新招出实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取得标志性新成果;
4.新实践:坚决以“四员”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管理头控布局,减污降碳助力发展实现创新性新实践;
5.新提升:坚决以“七精”方法路径夯实基础保障能力,强优势补短板,环境治理能力获得系统性新提升;
6.新变化:坚决以“四步走”奋进状态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转作风提能力,铁军精神风貌发生实质性新变化。
★做好2023年生态环境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
1.必须坚持以提升政治站位为根本原则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总书记提供的科学方法论指导工作,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科学内涵,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2.必须坚持以深化系统思维为根本路径
将整体观、系统观作为污染防治工作作判断、定决策的根本逻辑,深化对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特点规律的认识,更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3.必须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动力
着眼加快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机制保障,运用好在实践中创新建立的“三级三时五报告”“五讲四心”“八专”“六定式”等方法理念,在路径措施、建章立制、体系建设上全面发力,不断推动各项重点难点任务落实落细。
4.必须坚持以合力攻坚破难为根本支撑
充分发挥各市(地)、各部门协同联动、集成作战的合力效应,统筹部署总体战、攻坚战、歼灭战等梯次渐进的攻坚行动,切实把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带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提升。
★2023全省生态环保工作思路(“1234”)
“1”:坚持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
“2”: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两场硬仗。
“3”: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跋山涉水”三篇生态文章。
“4”:加快工作被动向政治主动、专业思维向行政管理、传统定位向争先意识、单兵突围向集成作战“四个转变”。
★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整体考虑
1.深入推动理论拓展。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不断探索转化路径和方式,以先进理念的延伸延续,推动实践成果的转化升级。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2.深入谋划工作思路。 坚持“紧扣一条主线、打好两场硬仗、做好三篇文章、加快四个转变”的“1234”工作思路。坚持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两场硬仗,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跋山涉水”三篇生态文章。加快工作被动向政治主动、专业思维向行政管理、传统定位向争先意识、单兵突围向集成作战“四个转变”。
3.深入转化运用成果。不断完善“5657治水法”、大气污染防治“四治法”“1234保净土”等工作方法,通过科学路径推动环境问题标本兼治。充分运用“三级三时五报告”制度,落实“四步走”工作要求,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细。着力拓宽“心法、步法、招法”和“四知八气”等自我完善路径,增强干事创业的真本领。
★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8个坚定不移”
1.坚定不移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2.坚定不移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3.坚定不移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4.坚定不移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5.坚定不移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6.坚定不移守护重点领域生态环境安全;
7.坚定不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8.坚定不移以工作落实为牵动深化作风建设。
★2023推动“八大行动”建设绿色龙江
深入开展整改任务攻坚、空气质量提升、秸秆禁烧管控、国考断面消劣、土壤隐患排查、重大项目服务、重点领域执法、强化工作落实“八大行动”。
三、实战应用
例题1: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要求,双鸭山市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结合材料,请你概述双鸭山市的主要做法。要求:内容全面,逻辑清晰,500字左右,25分。
【参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