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健全、品质明显提升,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材料2:《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就“十四五”时期深化体育改革,推进新时代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实施计划》提出5项核心指标,其中到2025年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描绘了美好画卷。
从“15分钟”健身圈到“10分钟”健身圈,浙江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场地供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老百姓进行体育锻炼更方便,大家一出家门就能锻炼健身。
浙江省体育局联合省发改委共同编制形成了《浙江省“十四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整体解决方案》,各地市相应建立“十四五”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库,统筹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全省将新建体育公园不少于250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不少于30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不少于100个、社会足球场不少于800个、户外运动基地不少于2000个、百姓健身房不少于3000个、“环浙步道系统”不少于1万公里,新建或改扩建省级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不少于50个,配建群众滑冰场30个,完成乡镇(街道)及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1000个,显著改善全民健身场地条件。
近年来浙江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比如城市公园、绿地、旧厂房和高架桥下的空场地,建设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全民健身广场等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设施。这类设施不追求“高大上”,更多是“小而美”,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健身需求。
浙江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瑶提出,在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盘活现有存量,比如延长现有体育场地开放时间,降低体育场地使用的收费标准和增加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的开放,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规定,各地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时间从每周不少于35小时延长到每周不少于70小时,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开放期间,每天平均开放时间由不少于8小时延长到不少于12小时,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时段锻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