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国家实施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 设施 建设(简称小农水)补助专项资金项目,意在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
2011 年 4 月,全国小农水重点县 S 县小农水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郑路项目建成。 县政府材料称,该项目分为泵站提灌和机井提灌,打机井 128 眼,铺设地下管道数十 公里,总投资 3175 万元,覆盖面积 4.1 万亩。按照“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正常用” 的标准设计和施工,村民当时都很兴奋,盼着从此告别“开着机动车、盘着电线、带着 水泵水管,像搬家一样浇地”的历史。
但实际上,这一处处机井、输水管、射频机、给水栓等等样样齐全的小农水设施, 却存在着严重的设施不配套和“建成就报废”的问题,一些机井根本没水,有水也“像 牛撒尿, 几下就没了”,根本无法投入使用,当地农民说他们曾多次向乡政府反映却 一直没有回音,对此,S 县水利局领导表示,并未接到相关投诉。A 省水利厅负责建设 方案设计的部分负责人表示,郑路项目区小农水建设的方案设计进行了细致的地质调查, 只要施工到位,不会出现不出水或出水少,“建成就报废”的问题。
S 县水利局公开的材料显示,2011 年小农水项目的实施,使郑路项目区实现“灌 溉革命”,彻底解决了灌溉难:项目区农民年增收 1000 多万元,亩均增收 250 多元。 2011 年 8 月,A 省财政厅、水利厅对该项目进行了考评验收,结论是“所有工程运行 良好,均达到设计要求”,确定该县为优秀等次,予以通报表扬,并对该县 2012 年小 农水项目加大资金补助力度。 对此,郑路项目区农民说,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小农水竟成“豆腐渣”,不管县里 怎么往自己脸上铁金,都变不成“香饽饽”,大片高产田仍然“望天收”,“留下遍地 废井废管,就是各摆设,干凅的是民心”。
问题: 政府部门充分肯定的小农水项目在农民眼中却成为“豆腐渣”,你如何看待这种现 象?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不超过 500 字。(25 分)
【参考答案一】
政府部门肯定的小农水项目在农民眼中却沦为“豆腐渣”,这是形象工程和面子工 程的写照,其深层次的问题是政绩观的缺失,不但会导致虚名招致实祸、割裂党群干群 关系,严重者将会危机执政根基。产生的原因有:
一是政绩观不端正。
二是干部作风漂 浮。
三是工作能力缺失。
四是考核问责机制不健全。
要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必须做 到以下几点:
一是端正思想“总开关”。要把“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始终作为从政、执政 准则,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
二是跑出民情“大脚板”。要常怀为民之情、常思为民之策,深入基层和一线,问 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三是甘当发展“铺路石”。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实干苦干埋头干,注重“口碑” 和“潜绩”,努力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成绩。
四是用好选人“风向标”。建立知人善任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政治坚定、作风端正、 为民务实的好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上,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
五是落实监督“杀手锏”。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着力 改革完善责任追究倒逼机制,加大对干部的监督力度,规范权力运行。(46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