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2月26日,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听取了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进京津冀产业链协同、推进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了相关工作。
二、深度解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对全国人口经济密集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和超大特大城市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创新探索和先行示范作用。该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第一个区域发展战略。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不只是单一地追逐人口和经济增长的目标,摆脱了多年来区域与城市发展过度重视目标愿景而忽视问题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多元平衡的发展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推进了区域协同和发展模式转变,而且有力推动了我国超大特大城市治理方式、发展方式、建设方式根本性转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是在解决京津冀问题,实际上是在解决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下半场区域协同发展和城市健康发展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三地经济总量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其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重大进展。十年来,北京市先后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1000个左右;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降至2184.3万人,连续六年保持净减少的趋势,其中城六区人口和首都核心区人口分别比2014年下降了14.24%、18.48%。2014年以来,北京流向津冀两地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过2200亿元,京津冀三地共有5300余项专利开放许可技术实现区域共享;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新格局
一是产业协同。应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持续推进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发挥京津双城功能,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在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辐射带动和高端引领作用,带动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充分发挥雄安新区的创新示范区作用,带动河北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
二是创新协同。发挥京津冀创新资源优势,完善资源流动和配置机制,共同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切实落实协同创新的制度框架和机制措施。进一步推进京津冀技术转移和科技协同创新,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加快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
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注重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挥其在创新中的主体性作用。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推进企业跨地区创新协作,吸引头部企业聚集,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与升级。探索完善“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快构建“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不断推进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四是基础设施协同。在交通基础设施协同的基础上,应前瞻性谋划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统筹优化布局区域内5G基站和超算底座等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区域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五是公共服务供给政策协同。政府引导并引入市场机制,不断创新三地合作方式,加快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夯实区域协同发展基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是生态文明协同。全面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协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共同建设美丽宜居京津冀。
★北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
总结十年经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施工图。要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助力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践行地、绿色发展制度改革先行先试区、绿色技术示范应用创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领区。要加强重点区域建设,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为统领,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通武廊”等毗邻地区深度融合,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要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发挥北京科技人才优势,推动三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交通、生态、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让协同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广泛惠及三地群众。要加强工作统筹,深化重大问题研究,聚焦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拿出破解难题的对策和办法。
★领导要求
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有条件有责任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强创新,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强总部与各中心的协同联动,深入推进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共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创新主体跨区域开展技术研发。要大力促转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搭建全链条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成果在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要积极建平台,完善中关村在津冀共建园区合作机制,加强科技信息、技术成果、创新人才等资源共享,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
京津冀三地已共同发布重点产业链图谱,形成了重点企业清单和任务清单,要抓好落地落实。要抓产业集群,发挥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顺应产业发展大势,做好氢能等新兴产业布局。要抓重点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性引导基金作用,聚焦产业链堵点和强链补链的关键环节,梳理出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带动整个产业链提质增效。要抓联合招商,依托中关村论坛、服贸会、链博会等平台,开展全产业链联合招商活动,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集聚落地。要抓营商环境,推动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研究实行跨省通办事项负面清单管理,建立对跨区布局企业的联动服务机制,打造开放新高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要精益求精持续推进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增强使用的便利性,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群众用卡体验感和便捷度。增强服务的智能性,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线上线下并行服务、无缝衔接。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就医、教育、养老等需求,将更多事项纳入“一卡通”服务范围。
三、实战应用
例题1:发展新格局下的需求与供给发生变化,对于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结合给定材料,请围绕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工作建议。要求:内容全面,逻辑清晰,450字左右。
【参考作答】
要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新技术应用场景为抓手,打破三地产业协作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的异地流动和重组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作发展。二是共同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在项目投融资、项目建设、项目管理和运作等方面要打破各自为政的区域局限,在条件较好的省际交界地区设立区域协同发展产业示范区,以产业布局优化促进和辐射京津冀三地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三是完善产业整体规划。统筹规划京津冀三地平原、山区、沿海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平原地区的重点为加快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山区以建设京津冀绿色产业基地和碳汇为主,津冀沿海地区要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加强天津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京津双城拉动整个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四是增强市场机制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京津冀三地要探索大气污染损害的补偿机制和市场化调控机制,以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形成绿色生产力,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
例题2:10年来,面向解决由于人口功能过密所导致的“大城市病”问题,京津冀三地多部门、多层次、多领域协同有序有效全面推进。结合给定材料,总结京津冀协调发展工作成效。要求:条理清晰,全面准确,4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人口调控、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以及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明显。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密度稳步下降。二是北京人口快速增加态势得到基本遏制。空间分布结构趋于合理。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中心城区内外常住人口占比由“六四开”优化为“五五开”。三是交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交通一体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京津冀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京哈高铁、京张高铁、京雄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区域间出行便利度明显提升,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四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五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建设加快推进。六是京津冀三省市紧密围绕各自的功能定位,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天津和河北的“三区一基地”建设均取得明显成效。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疏解。
推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三地协同增进人民福祉。
把握新机遇 创造新的增长极
提高政治站位,当好协同发展“排头兵”。
抓好任务落实,谱写区域发展“新篇章”。
加强组织领导,汇聚共谋发展“强合力”。
推动构建京津冀司法行政协同发展新格局
坚持高位统筹,激活队伍建设新动能。
推进协同立法,筑牢坚实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