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降薪”春风终于如约而至,即使我们县是全国百强县,也是全省经济top3的县,依然摆脱不了“土地财政”的魔咒,房地产的不景气导致全县财政收入锐减,当年经济增速下滑,对体制内人员的直接后果就是降薪。
在我看来,降薪后的基层公务员百态大致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形式主义泛滥
晚上8点我还坐在会议室,算上这个会,今天我已经足足参加了4个会议。听着耳边或是宏篇大论,或是据理力争,心中无奈却无处宣泄。这基本上是今年以来的常态了,降薪后基层工作积极性普遍受到了冲击,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拖”。
工作布置下去,三个字“没经费”就硬梆梆地顶了回来,大家只好坐在会议室里会商、讨论,说着似乎永远说不完的车轱辘话,下面怕担责,上面着急上火也没用,精力都被消耗在会场里,剩下的时间还有多少可以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压缩公用经费,号召体制内人员过紧日子本是经济下行体制内生活的应有之义,但是触目可及的浪费却让人无法不动容。办公室电脑坏了经专业人员测试后说没必要再维修了,最好更换,但无人敢担责任,于是乎把里里外外各个部件都换一遍,列成维修经费可以过,重新购置却不可以,却不知维修经费已经比购置新机的经费多了不知凡几,这不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么?
2
干部年轻化导致基层部门运转不畅
年龄一直是体制内组织部门非常重视的一个点,尤其是在近年来提倡干部年轻化的政策引导下,基层班子配备了很多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干部,一方面给基层工作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基本素质过关。
但是基层工作更多是面对群众,服务群众,这就凸显了年轻干部的弱点,群众基础薄弱,群众语言匮乏,沟通协调能力不足,书本理论多而实际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独立处理好实际问题。同时这些90后00后的年轻干部手下,多是80后70后的工作人员,难免出现提拔一人躺平一片,尤其是在降薪的大环境下,部门运转不畅的现象并不罕见。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实绩表现而不是仅仅拿着年龄说话,充分发挥中青年干部的各自优势,在基层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全面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3
圈子文化盛行
在体制内降薪的大趋势下,大部分公职人员还是尽职尽责,但不否认一小部分人,通过形形色色的圈子去获取利益,争取提拔,攫取有限的政治资源。地方圈子文化,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政治生态,破坏了党的执政能力,更违背了任人唯贤的组织原则,危害性极大。
圈子文化究从表面上看是作风问题,究其实质是政绩观的问题。 “从严治党,从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降薪不能改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体制内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相结合,破除圈子文化存在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4
基层人才流失
年轻公务员开始更多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前途,基层留不住人才问题凸显。
在基层体制内,职务上升通道狭窄,职级晋升比例过小、被领导当骡马用是基层年轻公务员的常态,降薪终于成为了压垮基层年轻干部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初踌躇满志来到乡镇,如今的碎银仅够基本生活,“谁上班不是为了碎银几两”?参加遴选考试,往更高平台上流动,就成为了很多基层年轻公务员的选择。也许都曾希望在基层的土地上挥洒汗水、造福百姓,但现实的残酷还是超出了想象,在降薪的大潮下,基层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也必将凸显,如何把基层人才留住,也成为了降薪大潮下体制内更多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