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如海上行舟,于波峰浪谷之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风雨交加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只有心中信仰不变,方向不偏的远行者才有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愿我们乘时代之“风”,扬思维之“帆”,握方法之“桨”,登遴选之“岸”。
审时度势,乘时代之“风”。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从近些年的导向来看,遴选也是越来越务实、越来越落地。
一是老百姓关心什么党中央重视什么。遴选考试,热点就是指挥棒。所谓热点,就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和人民群众最息息相关的事。
二是党中央重视什么遴选考试考什么。我们党是为民服务的党,也正是人民群众的关心,就有了党中央的重视,故而就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党中央的政策方针就是考试的指南针。
三是选考什么考生准备什么。党的理论政策为遴选考试指明了方向,我们需要紧跟党的大政方针,跟进国务院最新政策文章,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看多了,想多了,记多了,对于文章和政策的敏感性就培养起来了,那么,对于政策精准度的把握就高了,对题目的方向性把握就明确了。
辩证思考,扬思维之“帆”。
遴选考试其实就是一场思维的较量,看你是否具备相应的机关思维。
在作答上,一是要有理论高度。遴选考试一般要求考生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积累,比如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知道它的理论背景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具体对策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进行一个系统的掌握。
二是哲学广度。世间万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以乡村振兴为例,很多同学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是简单的就题论题,如果在作答的过程中,能够将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将乡村振兴和反腐败工作结合起来,将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那么答题就有更深了一层,这就是哲学思维中的联系思维的体现。
三是思想深度。遴选考试考的是比较级和优先级,那么你和竞争对手相比,优势体现在何处呢?其中看问题的高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就是区分考生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
例如,还是解决村振兴的问题,有的同学只能答出来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宣传引导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如果能够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振兴、人オ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角度回答,那么针对性就更强了一个层次,思想的深度就更上了一个层次。
根问底,握方法之“桨”。
遴选考试有规律可循,可以结合日常的学习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这里介绍几个比较好的学习思维。
一是大局意识。在组织计划类题目中,常常第一步都是“拟定工作方案”等等,这其实就是大局思维的体现。我们需要加强对于事件的统筹协调,周密部署,也需要发挥规划在配置资源、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工作更好地开展。这也是整体对于部分的重要作用的体现。
二是民本思想。我们在提对策的时候,如果能够考虑到不同群体,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举措,那么就会体现出你周密的思维和亲民爱民的公仆本质,这是选拔干部非常需要的一种品质。例如灾害发生后,如果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救助生命,安抚情绪,做好老百姓的安置工作,做好信息公开,这就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三是协调配合。例如遇到应急应变类题,很多考生都知道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但是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忘记了“天灾人祸”等大事不是自己一人之力就可以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协调当地政府、安监、消防等部门共同处理,这考的就是考生是否具备“协调思维”。
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便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选,我们便携手同行。前进路上,有你有我,让我们用知识做帆,用智慧做桨,用勤奋做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