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2年5月19日,2022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在线上举办。今年的“中国旅游日”以“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为主题,主会场活动选址平遥古城,全国各地广泛联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服务和推介展示活动。举办“中国旅游日”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旨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2022年6月9日,山西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出,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深度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中有关文化和旅游工作的论述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晋中市平遥古城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指出,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工程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
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要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做好文旅工作的对策措施
培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积极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努力改善国内文化和旅游供给品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以优质供给提高人民消费意愿和水平。优化文化和旅游投资环境,吸引全社会投资。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创新消费场景、消费模式,培育新型消费形态,持续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增长极。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持壮大国内文化市场和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并举、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并重,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统筹推进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发展。借鉴入境旅游发达国家有益经验,推出更多国际化程度高、中国特色鲜明、符合境外游客需求的优质旅游产品,增强中国旅游品牌吸引力。统筹政府和市场力量,加大对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程度和涉外旅游接待服务水平。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理念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推进“智慧+”、数字文化等战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积极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提高文化产品、旅游产品技术含量,谋划实施一批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提高服务品质与改善文化体验结合起来,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
★晋商文化内涵
一是诚信:中国人历来讲求“一诺千金”。山西商业历史源远流长。唐代韩愈有诗云“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描绘的就是山西汾河两岸繁荣的商业景象。至明清两朝,以太谷、祁县、平遥等为代表的晋商肩挑背贩,走南闯北,成为国内势力最为雄厚的商帮之一。“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晋商起家微利,从三晋一隅辐射塞北江南,靠的正是诚信。太谷广誉远药店,配药保证精购原料,“龟龄集”“定坤丹”长盛不衰;祁县复盛公商号,经营从不缺斤短两,“复”字号货物远近闻名;平遥长泰永绸缎庄,物尽其美不抬高价,锦缎丝绸享有美誉。晋商创立的商号以诚制胜,以诚取利,赢得了顾客的青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无信不立,企业和企业家更是如此。
二是创新: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明清时期,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票号在山西平遥应运而生。票号是专营银两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也即现代银行的前身。日昇昌票号成立后,业务迅速发展,黄金时期年汇兑金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可谓“日利千金”;其经营网点几乎遍布全国,可谓“一纸风行”。“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晋商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于创立票号。引进人才,实行“经理制”,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祛除管理效率低下、运营成本高昂的弊病;引进资金,实行“股份制”,吸纳闲散资金,实现互利共赢,满足大商业、大流通下的资金需求;打破地域限制,实行“联号经营”,有效应对由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五百年晋商辉煌,创新是源头活水。
三是开放: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这句俗语是晋商身影最真实的写照。山西山多土瘠,但煤、铁、盐蕴藏丰富,自古以来,山西人便利用自然资源与他人交换所需物资。直至明清,商品交换范围逐渐扩大,晋商足迹遍布欧亚。历史上,山西是“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出边关运销粮草食盐,深入大漠贩卖皮毛骡马,远走俄国出口茶叶丝绸,晋商见证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目睹了“驼马穿梭,不知其数”的繁华。百年风雨,晋商的“开放”精神沟通了发达商埠与偏远边疆的联系,更搭建起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桥梁。
★山西文化旅游短板
一是交通短板。直到2021年山西的11座地市才全部通了动车,山西的西边是陕西,东边是河北,北边是内蒙古,南边是河南,还存在一些断头路没有打通。自疫情影响以来国内游、周边游、自驾游、露营成为旅游市场趋势,山西作为北京后花园在吸引自驾游的产品打造和整体体验方面还有待提升,长治山水宜人风景优美,自驾游可作为发力点之一,晋中旅游资源丰富且聚集,但因为煤炭重工业导致公路上煤炭运输车乌烟瘴气及压坏的坑坑洼洼的道路影响了整体旅行体验。
二是宣传短板。陕西和河南近些年在文化旅游品牌传播上不断创新,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摔碗酒等,在互联网上传播很广。而山西的旅游宣传,少有传播度广的案例,我国现存的唐代古建筑都在山西,浩浩荡荡的壶口瀑布也在山陕交界处,气派的晋商大院,巍峨的太行山等,虽然近年来山西加大旅游品牌宣传推广,但整体来看还存在区域内宣传,没有解决走出去的问题。旅游推荐会等活动仅仅是短期几天的宣传,不能持续性引导消费,自媒体、话题营销存在走不出山西的尴尬局面。
三是品牌短板。山西的古建筑资源虽然多,但是分布广,单体建筑小,交通通达性差,翻看各大旅行社及OTA平台山西旅游线路,多年以来依然以“五、大、平、乔、壶”为主,新秀景区涌出但吸引力方面还不足。需要继续提升一批代表性景区的知名度,以点带面扩大山西整体的旅游景区影响力。
四是人才短板。山西优质教育资源名校缺乏及就业环境导致许多优秀人才走出山西,而本地又缺乏吸引外地人才的核心产业和资源。旅游属于软文化传播,投资周期长,收益速度慢,几十年来山西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导致许多企业老板及政府机构以赚快钱为常态,旅游经营及文化理念存在断层。
五是夜经济短板。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北京王府井、南锣鼓巷等景点或者夜游经济带动了游客住下来,提升了旅游经济的提升。山西许多旅游景点属于半日游问题,以旅游资源丰富的晋中为例,乔家大院、张壁古堡、榆次老城、汾阳贾家庄等旅游景区两三个小时就逛完了,缺少吸引用户住下来夜间游玩的要素。而景区因为缺乏除门票、小交通外的其他收入导致营收毛利提升空间存在壁垒。太原作为省会城市虽然打造了古县城和钟楼街促进夜游经济的发展,但烟火气还不太足,影响力还不够大。
★山西推动文化旅游强省的举措
要优化经营环境。支持开展主题文化和旅游服务,鼓励城市公园、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对公众开放的文化旅游服务区、文化廊道、文化“跳蚤市场”。城市、旅游景区要通过打造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文旅休闲步行街、集市区,为个体经营者提供小吃、纪念品等制作售卖条件,引导小摊贩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售卖具有当地特色且符合质量、卫生、价格管理规定和要求的产品,以此释放文旅个体经营活力。要简化民宿客栈审批手续;对旅游客车、外地自驾旅游车辆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批评教育为主的处罚措施。
要优化消费环境。妥善处理景区开放和封山防火的关系。实施热点景区重点时段交通疏导紧急措施,遇节假日及大型活动,景区及周边道路拥堵、停车场满负荷时,在道路交警现场指挥且不影响应急救援车辆通行情况下,旅游车辆可在道侧临时停放。要改善自驾游停车服务,鼓励热点景区周边行政事业单位停车场对旅游车辆开放。
要强化金融扶持。各级财政要统筹整合本级文化旅游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文化旅游业的投入,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旅游发展投入机制。要激活用好产业投资基金、优化融资担保服务、增加文化旅游融资质押种类、鼓励保险创新等。
要加强用地保障。支持利用闲置的工业企业设施发展文化旅游业;实行文旅产业点状供地;支持农户利用闲置宅基地、农房发展文化旅游业;支持利用未利用地、废弃土地发展文化旅游业。要灵活土地使用方式,对小规模、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观景台、驿站、亭台楼阁、旅游厕所等必要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可在村庄建设边界外安排少量建设用地,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和供地手续。
要强化人才支撑。要把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省人才建设规划,引进文化和旅游高端人才,加强高层次文旅科研、创意设计、旅游目的地运营管理、品牌营销推广等专业型紧缺人才引进;支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大科技成果在文旅领域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职业教育,鼓励政府、文化旅游企业、高校和其他社会机构,共同培养培训文化和旅游人才。
★领导要求
1.2022年6月9日,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在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暨中心组学习会上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事关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大问题,深刻阐述了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的重大意义,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为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一要在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作出山西贡献,积极服务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开展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更好再现山西在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图景画卷。二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中体现山西作为,坚持守正创新,深入研究阐释三晋文化中蕴藏的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加强对考古研究成果、历史文化典籍的全媒体传播,办好各类历史博物馆,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发挥以文化人、以史育人作用。三要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彰显山西担当,以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宝贵财富的历史自觉,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四要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中做好山西文章,推动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加快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
2.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在2022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上指出,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期间专程到平遥古城考察,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平遥古城是山西厚重文化的一个缩影。“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这里有雄壮秀美的自然风光,有独步华夏的古建遗存,有异彩纷呈的人文盛景,有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有诚信进取的晋商文化,有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在这里,可以寻访文明踪迹、感悟历史沧桑,可以触摸时代脉搏、激发奋进力量。“晋”者,进也,指太阳初升、万物竞进。三晋儿女正牢记领袖嘱托,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诚邀四海宾朋,打卡山西好风光,感悟晋商文化、感悟三晋文化、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
3.2022年5月24日,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蓝佛安在平遥古城调研时指出,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平遥古城时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全面排查整治文物安全隐患,增强文物保护能力,提升文物管理水平,让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要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发展,在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创新演艺作品、文创产品等载体,大力弘扬晋商精神,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中文旅工作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