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3年5月12日胡衡华在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调度会上强调践行宗旨为民造福,闭环落实逐项兑现,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见到成效。
202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建设城市绿荫工程建设、建设城市公园纳入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中,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二、深度解读
★重要意义
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我国已经迈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市场化和全球化正在放大我国的民生问题,如果不重视解决就会增加冲突,民生关乎着我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讲:“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生涉及普通民众日常吃、穿、住、用、行等多个方面,是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现实利益。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政府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责任重大。
重点民生实事的实施,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民生问题的发展成果,有助于拉动内需,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反映出政府的能力是否被人民群众认可。
★重要表述
2023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城市经济品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全球资本等高端要素和金融、商贸、软件信息等高端服务资源聚集,协同推进产业园区、生活社区、商贸街区、人文景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深化“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和中心城区“四山”保护提升,增加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做靓山城步道、山城公园品牌,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实施112个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推进中心城区交通缓堵促畅三年行动,分片区实施路网更新改造,打通一批“断头路”,加密接驳公交、小巷公交,增设停车场、充电桩、公厕等配套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历史建筑和古树名木保护,推进鲁祖庙等传统风貌区保护修缮工程,让城市更具历史底蕴、独特风貌、烟火气息。
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包括: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69个;……实施100个街头绿地提质项目,建设100公里山城绿道;建设10个城市体育公园、100个口袋公园;……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领导要求
5月1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主持召开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调度会。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认真落实“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目标要求,突出惠民有感工作导向,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确保闭环落实、逐项兑现,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见到成效。
胡衡华指出,办好民生实事,是落实惠民有感、增进民生福祉的务实行动,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从政治上看、全局上谋、具体处抓,深入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
胡衡华强调,15件重点民生实事是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说到做到、逐项兑现。要加快实施民生实事,按照只能提前、不能推后的要求,加强统筹调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每件民生实事都按照时序进度向前推进。要保质保量办好民生实事,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全环节安全保障,统筹抓好建设实施和运维管理,千方百计提升工程质量、服务质量。要注重整体效果,把群众口碑作为第一标准,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宣传好民生实事的政策、实效,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胡衡华强调,要凝聚合力、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突出政府主导,充分调动区县、部门积极性,用好市场力量,发动群众参与,形成“大家事大家办”的良好社会氛围。要树牢“一盘棋”思想,强化清单管理、闭环落实、跟踪问效,加强部门协作、市区联动,抓好资金保障,强化督查考核,力争项目早建成、群众早受益,努力交出重点民生实事工作高分报表。
★解读民生实事之老旧小区改造
1.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顺应群众期盼、改善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现状:重庆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切入点、突破口与实施载体大力推进,并且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市内涵发展,更加重视人居环境改善、城市活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打造出南京路、双钢路、80街、三河汇碧等具有鲜明重庆辨识度的示范项目。随着改造工作进一步深入到攻坚破难阶段。
3.对策措施:
一是跨学科合作,提升品质丰富内涵。老旧小区改造,“面子”上是老旧建筑与设施的提质翻新,“里子”上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与时俱新,是城市活力与文化的再造复兴,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均息息相关,绝不是仅仅依靠工程学就可以解决。要运用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保持改造提升长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以党建统领推动改造,以改造强化基层阵地,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末梢”,让“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通改造与养老、文旅、教育、生活服务等各类产业的投资平衡路径,实现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发挥物业管理在现代化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支撑作用,在实施综合改造的同时健全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逐渐培育消费付费理念,通过一体化管理、一体化部署、一体化保障助力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工作。要运用人文学科中的历史学、民俗学和艺术学,增进社区居民情感。注重在地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将城市历史、民俗文化、居住形态与生活方式等宝贵资源,与老旧小区、街巷空间改造有机衔接,让城市更具文化味、烟火气、岁月感。注重努力留住原住民,让原住民成为街坊内的活导游、活地图,演绎最真实的市井生活气息。注重通过场景营造、业态调整以及新型服务功能的注入,引领人文底蕴在城市迭代中发展复兴,为社区经济创造新的生机。要运用自然科学中的建筑学、规划学和环境学,筑牢社区建设基础。坚持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将改造重点始终放在提升居住功能,推动建设安全健康、环境美丽、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坚持周边协调一体化,强化建筑立面以及第五立面改造方案风貌导控,让老旧建筑改造后无界融入现代城市。坚持经济适用、绿色环保,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改造建设,营造更优良人居生活环境。
二是跨部门协同,激发政策资金合力。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不是光靠哪一两个部门就能干得好的,必须重视强化统筹协调和资金、资源整合。强化统筹协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抓总,协同发展改革、财政、城市管理、民政等部门“横向到边”,市、区县、街道、社区“纵向到底”,以年度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为基础,通过统筹协调机制与各区县、有关部门和专业经营单位有效对接,逐一落实水电气信、加装电梯、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和功能提升事项清单,把相关专项、子项结合起来打通运行。强化资金整合。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各出一盘菜,共办一桌席”,以老旧小区为平台,有效整合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住房租赁、海绵城市建设、道路管线整治以及养老托幼、卫生健康、文旅、农贸商超等相关政策和资金,落实水电气信等专业经营单位出资责任,最大化发挥各方资金的乘数效应。强化资源整合。要有效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合理利用“散、乱、脏”城市消极空间,寻找老旧小区“造血点”,通过空间赋能,活化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营造商业场景,有效导入产业,实现项目平衡——当期可承受、长期可持续的目标。要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螺蛳壳里做道场”,按照各自行业领域特点,因地制宜做好项目编制,争取最大限度的政策、资金支持。
三是跨层级贯通,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政府内部各层级需要强化贯通融合,统一工作思想,畅通信息渠道,提高联动效率,中央的“上篇”纲举目张、地方的“下篇”执本末从,才能保证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理解不片面、要求不降低、实施不走样,并最终让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重大决策部署,将相关工作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出台《指导意见》明确工作要求、释放政策红利,为我们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根本的工作遵循和保障。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出台《实施意见》,明确任务目标、实施机制、资金共担以及各部门工作职责。连续三年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首项任务,并纳入对各区县党委、政府的实绩考核。市住房城乡建委牵头完善“1+N”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技术规程与标准,优化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市级项目库、专家库和事务、技术平台,为基层解决好审批依据不充分、标准不清晰、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市级部门按照分工共同做好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各区县政府对本地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工作负总责,将相关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细化配套政策,调动各方面资源解决推动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区县住建部门在区县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好区级牵头部门作用,制定工作方案,做好年度滚动实施计划、项目储备申报、资金对接等工作,统筹协调区级部门、平台公司、街镇、社区、专业机构、金融机构、市场主体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推动项目加快实施落地。街道、社区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党建统领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战斗堡垒作用,具体落实组织居民实施改造的各项程序。按照“居民提议、大家商议、社区复议、专业审议、最终决议”机制,围绕群众关心的安全、环境、加装电梯、“一老一小”等身边事,积极组织发动、上下协调,做实做细宣传、动员、引导、征集意见等群众工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组织在身边”。
四是跨主体共治,筑牢基层治理基石。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基层治理的支撑工程,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统筹政府、社会、居民三大主体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居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才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党委政府要抓“主导”。厘清政府、社会和居民三方的责任边界和工作界面,“统揽”但不“包揽”,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从宏观和全局层面做好改造工作的总体部署、政策制定、资金安排、调度调动和宣传引导。社会力量要当“主力”。商业模式是老旧小区改造的灵魂,产业导入是老旧小区改造成败的关键。要注重激发市场主体的投资创新活力,挖掘梳理停车位、充电桩、农贸市场、社区食堂以及后期物业服务、使用者付费、租金收入等市场空间,通过市场化机制发展社区服务新业态,同时通过多元多点甚至跨片区组合等方式统筹搭配,实现自我平衡,建立“居民受益、企业获利、政府减压”的共赢模式。要注重引导原产权单位、管线专营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承担社会责任,共同改造、分工协作。还要注重充分发挥设计引领作用,组织发动行业专家的专业化力量,通过引入“三师”等方式实现改造的陪伴式、沉浸式设计,为打造全龄友好社区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社区居民要唱“主角”。要从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切入,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让居民牢牢树立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居民通过直接出资、使用维修金、提取公积金、让渡公共收益以及出工出力等方式实实在在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要多措并举激活社区中老党员、老干部和社区各类活动积极分子等“中坚居民”,让他们成为公共事务支持者、矛盾纠纷调解者、社区管理热心人和社区服务志愿者,推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4.重庆经验
重庆有4项举措上榜《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五批)》。
优化项目组织实施促开工方面,重庆云阳县因线上征询群众意愿的创新举措受到肯定。近年来,云阳开发专门App提高老旧小区改造协商议事决策效率。居民可通过App全过程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前期规划、过程实施和后期管理,在线看公示、读政策、答问卷、作表决、作评价、提意见、收回复,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院坝会到不了、到不齐、听不清、听不全的难题。该App投入使用以后,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率由原来的40%提升至95%。
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稳投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方面,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与建设银行联手打造“建融智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撮合平台。各区县项目实施主体通过平台发布项目信息和合作需求,接受市场参与方提交的合作意向,还可直接从注册企业中筛选、邀请,高效寻找合作企业;设计、施工、房地产、物业管理、电梯等各类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企业特色及合作需求,定向寻找合作区县。截至2022年8月底,已有1140家企业进入平台,成功撮合项目450个,其中金融支持项目185个。
争取金融支持方面,酉阳县对本地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通过统贷统还方式申请银行贷款。盘活全市(县)老旧小区及周边插花地、零星地、夹心地等土地资源以及未利用的公共空间,建设停车场及充电设施等经营性资产,将资产运营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同时统筹片区内政府所有经营性物业无偿给予实施主体运营使用,用于整体平衡项目贷款。该县政府将拟于“十四五”期间实施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作为整体,统筹谋划争取银行贷款支持。目前,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已整体授信5.1亿元,发放期限20年的贷款3亿元,整体解决“十四五”期间全县57.59万平方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不足问题。
完善长效管理促发展方面,璧山区因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的举措受到肯定。近年来,璧山区建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实体化运行机制,将小区业主委员会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开通对公账户、申领税务发票,实现业主委员会合法化、实体化运行,解决自治执行主体“形而不实”的问题。通过制定管理规约和业主议事规则,定期召开议事会议,推动业主共同决定盘活小区停车、公共用房、公共场地广告位等各类资源,将公共收益用于保障小区物业管理维护。
★解读民生实事之建设城市公园:建设10座城市体育公园,建设100个口袋公园。
1.目标任务: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城市管理全过程,始终把加快城市公园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作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渝中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集生态保护、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身娱乐、文化传承于一体的高品质公园绿地,以高质量的城市管理工作推动城市品质提升,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重要性
在追逐大美重庆的蓝图中,公园始终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打造城市公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需要。另一方面,公园在城市中,对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要保证居民推窗见景,就必须加大城市公园的建设,就必须以高标准生态绿道串联城市社区,全方位推动公共空间与自然生态相融合,进而不断提升市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
3.存在问题
一是城市公园点状布局,整体性还不够。我市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整体布局考虑欠缺,大多呈点状布局,绿道网络和林荫道系统尚未完善,无法有效串联公园之间的活动联系。
二是城市公园系统待完善,均衡性不足。重庆建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公园数量等规模指标均位列西部前列。城市公园系统的均衡性、可达性等方面,中心城区优于远郊区县、城市新区优于老旧城区的现状还存在,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
三是公园文化特色不明显,内涵不丰富。一些公园在设计中文化内涵表现手法有的比较粗糙、有的风格雷同、有的功能缺失、有的盲目追风、有的缺乏内涵等问题。
四是公园建管资金还不足,品质不优质。除市区两级高度关注的重点项目、重点公园外,其他大部分城市公园往往受资金压力的影响,难以满足城市公园高水平高质量、有品质有品味的建设和管护需要。
4.对策措施
一要优化布局城市公园生态空间。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市良好环境的绿色空间。应通过合理规划构建与城市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城市公园体系。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园合理搭配布局,构成城市公园体系。按照各类公园的服务半径、范围进行合理配置,更好发挥城市绿地功能,全面提高公园绿地总量。提高小公园的配置率,实现城市公园的网络化发展,避免出现真空区,使城市公园均衡分布,从整体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在公园的布局上,确保所有居住区都有足够的绿色开放空间,让所有市民都有平等的机会来享受休闲娱乐。
二要完善城市公园功能。城市中心应优化布局和建设综合公园、专类公园,提高绿地总量,塑造重庆“半城山水满城园”的山城形态印象。结合主要公共活动节点布局城市综合公园,通过山城步道、城市绿道等绿廊串联城市中心区域主要公共活动片区及节点,成为城市公园体系的中心结构。多层面增加专类公园类型,规模上可分为综合类的大型专类公园、特定类型的小型专类公园,在内容上可扩充专类公园类型,增加城市居民对于专类公园的使用频率。完善城市公园功能,让人们走进公园、享受绿色福祉、在美好的环境中达到身心更加健康。
三要有效保持公园生态效果。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城市公园日常管护的监督检查工作。保持公园植物景观良好,减少公园绿地的破坏。使公园设施完好无损,功能保持正常。园内文物和名胜古迹要严格保护定期检查。公园内的亭、台楼、阁,雕塑、花架、喷泉、假山、栏杆、汀步、景门、景墙等园林小品要定期清洗和维修。
四要推进智慧公园建设。智慧公园建设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公园建设就是运用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的数字化、智能化,对公园的服务要素、管理要素、生产经营要素等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通过建设统一的软硬件综合运行平台,将公园办公管理、公园规划管理、视频监控、电子票务与门禁、游客导览、植物病虫害防治、自动浇灌、预警监测等集合在一个平台,实现扁平化、精细化、定量化、动态化和超前化管理,有效提升公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5.他山之石-经验借鉴
①城市中的“翡翠项链”——波士顿公园系统
波士顿公园系统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波士顿,由有“现代景观设计之父”之称的奥姆斯特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