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公务员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骨干力量。
时下,“不犯事也不干事”“不碰红线也不就高线”的干部在基层仍不鲜见,以往的干部考核和监督手段对其难以奏效。2022年以来,江苏、浙江、河南等地曾组织评定“躺平式”干部,推动干部队伍“站起来”“跑起来”。这招能否有效激发基层干部活力?
“躺平现象会传染,机关里只要有一个人躺平,就会有两个、三个……”苏北某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一些干部平时不违纪违规,正常上下班,但是不愿开拓创新,更不愿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
调研发现,基层干部可分为积极进取型、老实守摊型、消极懈怠型三种。整体而言,基层干部结构为两头少中间多的“橄榄型”。消极懈怠型干部虽是极少数,但影响干部整体干事创业氛围,还易成为单位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针对此,一些地方探索治理“躺平式”干部。此前,江苏省滨海县、河南省南阳市、浙江省景宁县等地均组织过评定“躺平式”干部的活动。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相关评定活动一般由组织部门或纪委监委开展,推出之初,成效明显。
滨海县曾采用群众推选、单位评议和组织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躺平式”干部,县委组织部考察组会到各个单位发放无记名表格,列出在岗不在位、出工不出力,消极应付、得过且过等7种情形,干部、群众勾选符合这类情形的干部姓名,最终得票率30%以上的会被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