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财贿不以动其心
【例文】他们坚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保持了“财贿不以动其心”的品行。在我们D内,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杨业功等优秀D员干部,他们把“洁白朴素的人生”当作信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心中坚守抵腐定力。(中国纪检监察报《抵腐定力不可缺》)
【典故】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
【释义】意思是,财物贿赂不能动其心,爵位利禄不能移其志。比喻清廉自守的强大定力。
【赏析】清代名臣林则徐在《观操守》中讲,“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意思是衡量一个人的操守看他在利害面前的抉择,衡量一个人的精力看他在饥饿疲惫时的表现,衡量一个人的气度看他在喜怒哀乐间的言行,衡量一个人的修养看他在纷乱诱惑下的行为,衡量一个人的定力看他在变故突发时的举止。历史上,公仪休拒鱼养廉,杨震慎独拒金,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无不为人所传颂。适度的欲望催人奋进,但过度的欲望,则会让人深受其苦。一个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欲望,在诱惑面前多一些定力,对物质名利多一些淡然,摒除不当不义之欲,考验着一个人的品德,彰显着一个人的境界。在浙江绍兴周恩来纪念馆里,悬挂着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一家训深深影响着周恩来,也引人追忆一代伟人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和价值追求。进入新时代,广大D员、干部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始终做到戒贪止欲、克己奉公,保持清正廉洁的ZZ本色。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D课、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廉洁自律,教育引导D员干部严于律己,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
【写材料用典】苟非其选,器不虚假
【例文】古人曰:“苟非其选,器不虚假。”一个人如果不符合选拔的标准,就不应授予他官位。职级职位理应与能力素质相匹配。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履新的要求,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往往会“打折”,职位与能力不相匹配的情形成为大概率事件。(人民日报《学贵日新,政贵日进》)
【典故】出自三国陆景《典语》,苟非其选,器不虚假;苟得其人,W之无疑。
【释义】意思是,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符合选拔的标准,就不要授予他官位。如果得到合适的人才就信而不疑。
【赏析】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一个岗位上的事业要做得风生水起就必须根据岗位需求、职责、特点选拔安排最合适的人才胜任,由此才能最大程度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作用、实现人才价值。有事业发展的地方,就有“硬骨头”和“深水区”。面对大事难事急事,既要及时选派有本领、有能力的贤人去攻坚克难,又要让在大事难事急事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猛将”脱颖而出。让有大事难事急事的地方成为人才集聚的重要阵地,从而打好一场接一场的攻坚战、持久战和歼灭战。西晋大将羊祜举荐贤才而焚烧荐稿,认为“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宋朝宰相范纯仁引荐人才而不加以笼络,认为“朝廷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D历来重视选贤任能、因事择人。早在延安时期,X同志就指出,在使用干部的问题上,任人唯贤是“正派的路线”。从那时起,“坚持五湖四海”,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用人原则。治国之要,重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新时代新征程,各级D组织要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聚焦选什么样的人、从哪里选人、怎么用人的关键问题,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把ZZ标准放在第一位,选干部首要看ZZ忠诚、ZZ定力、ZZ担当、ZZ能力、ZZ自律,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正确把握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进步的关系,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用法】主要适用于干部工作类讲话,侧重强调选人用人,教育引导D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事择人,切实把人岗相适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