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加强金融创新。近年来,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江银行”)积极探索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以农业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中心,链接各个市场主体,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有效增加了对农业的贷款、控制了涉农信贷业务风险,进而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之处
农业是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条,链条上的各个参与主体包括农民、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贸易公司、食品加工企业等,都被上下游节点的需求和供应关系结合在一起,通过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链接形成农业供应链。在各节点上,龙江银行注重抓住加工与生产这两个环节的核心企业,开展资金流、物流全封闭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尝试。2008年,在肇东市开展新模式农贷业务——“五里明”农业供应链贷款,针对五里明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大规模资金需求,设计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政府+科技”贷款模式。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作为核心企业与龙江银行、玉米种植合作社通过一系列合同和协议形成物流和资金流的闭环操作,同时由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由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各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通过业务关联实现合作,产生了协同效应,实现了多方共赢。
在此基础上,龙江银行探索出“公司+农户(协会、合作社、中小企业)+银行+保险+科技+信托”的模式,针对供应链上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融资需求,采取“农资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收储加工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核心企业+中小供应商”五种风险可控的具体形式,提供农资贷、种植贷、农机贷、农信通、粮贸贷、养殖贷六类产品。基本模式分为四个层面:“公司+农户(协会、合作社、中小企业)”层面体现基本的供应链交易关系,银行层面提供金融服务功能,保险层面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系统性风险,政府、科技和信托层面以及为供应链服务的物流、电子商务等为供应链增加价值和稳定性。
可见,农业供应链金融不同于传统农村授信业务单户考察、单笔监测、自上而下的点对点模式,而是立足农业供应链全局,以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中心,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农户或消费者利益进行捆绑,通过科学合理设计金融产品,满足供应链各环节融资需求,推进农业整体协调运转的系统性方案。
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综合效益
由于农业供应链金融既有助于解决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问题,又有助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竞争能力,因而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增加了对农业的贷款,支持了农业发展。截至2011年末,龙江银行累计发放农业供应链贷款256亿元,惠及农户和就业人群550多万人。其次,促进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动了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第三,控制了涉农信贷业务风险。通过引导核心企业与农户及上下游中小企业签订生产订单,防范市场风险;通过引入科技指导机制以及鼓励借款人投保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通过核心企业提供担保和上下游企业、农户履行订单约定的连带保证责任,控制客户违约风险。第四,实现了银行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带动了银行业务稳步发展。在短短两年内,龙江银行资产规模从400多亿元增加到1500多亿元,不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思考与启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龙江银行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实践证明,创新农村金融是破解农村融资难题、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杠杆。
这启示我们: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支农、助农、强农之路。把农村资金留在农村,并吸引城市资金流向农村、农业,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而传统农村金融又面临收益低和风险高的问题。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在商业利益与服务“三农”之间寻找平衡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金融机构只有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创新寻找赢利模式,才能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应当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安排、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形成支农、助农、强农的内生动力和长效机制,形成“银政携手”、“银企联姻”共谋发展的金融支农新格局。
(作者为龙江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