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代表着人最原始的欲望,遵循着快乐原则,怎么快乐怎么来。
可生活中三观“太正”的人,永远活在理性中,说话做事一切按照标准,毫无个人特色和生机可言。
更要命的是,他们自以为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还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人们其实并不讨厌正能量本身,只不过讨厌的是打着“正能量”的旗号,来说教他人,在他们眼里,负能量是不允许存在的。
例如当身边的朋友难过的时候,有的人会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完全没必要这么伤心,对于那些有抑郁症的人,盲目强调也会认为是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但试问:
当事情真正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还能做到依旧如此从容乐观吗?
所以人们讨厌的不能正能量本身,而是无法对他人的感受进行共情,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
01.无法做到平等的沟通
哥尔斯密说过:
“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
但只会站在道德制高点说教别人,觉得这个说得不行,那个做得不对,一切还是要由我来的气势,所谓平等,在他们看来,皆是虚妄。
有位来访者称自己情场失意,她离婚的原因也非常简单,丈夫实在受不了她淡漠的性子,还有凡事都必须得画一个框架去做的局限性。
她费尽心思想要关系回到从前,但已经很难了。
她认为自己已经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了。
平等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之道,如果只是为了纠正他人的过错,或者对他人严厉苛责,会使自己痛苦,同时也会让他人忘记了享受快乐时光。
其实道理能否起作用,除了自身的逻辑合理外,更重要的是情感层面的相互认同。若双方处于对峙或者敌对的状态,讲道理本身而言是没有作用的。
02.相处会给人带来压力
有人问我:和三观“太正”的人相处,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回答了两个字:“压抑。”
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古代这样没有毛病,可是在当今社会是人人开放的,没有这么严苛的规矩,以及条条框框,工作已经很累了,回到生活中,所有人都不会喜欢被约束着,回归自我,做真实的自己;
可是总有那么一个人告诉你:“根据我的想法,这种行为完全不对,你应该改正,还是孺子可教的,对你必有益处。”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各种不如意,以至于后来发现一个人的智慧不是在于理解了多少大道理,而是学会了包容更多的东西,更多的矛盾,理解别人的难处,而不是所谓的自以为是,进行道德绑架。
对于他们而言,与他们相处,我们会时刻感受压力的存在,生怕自己一不留意就着了道。
03.不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
认为自己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想法,观点不同就贬低他人,说想法歪了,思想不对等等。
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思想和言论皆是自由的,无须剥夺,很多东西都是没有固定标准的,条条框框、规矩的存在只是为了约束自己,增加自律性,与他人无关。
三观可以正,但不能太正,披着“为你好”的外衣,干的却是伤你的活。道貌岸然的人也不过如此,试问:直来直去的方式麻烦否?
与其在背后说一堆大道理,心理扭曲的人,是否觉得心向阳光,一视同仁的人更好,要想让人喜欢,首先学会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何事前,想他人所想,切忌想当然进行主观臆断,谁也不是谁的谁,无需评价甚至指责,生活多忧愁,偶尔偷个懒,当个小感冒几天自会痊愈,不必了于心。
愿我们都是被上帝眷顾的人,身边皆是如意,快乐如一。
以此,共勉!
来源 :诗词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