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作风建设的不断推进,过去一些干部身上的不良风气正在逐步扭转。但在少数基层干部中,依然潜伏着一股不作为不担当的暗流,值得警惕。“差不多”干部,便是典型代表之一。在基层治理中,“差不多”就表现为事事都“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差不多”表面看是为官不作为、为官假作为、为官乱作为,实则是权责不明、激励不足、形式主义、作风不正。那么,基层“差不多”现象究竟该怎么治?一起来看《人民论坛》独家文章。
基层“差不多”问题有何突出表现?
基层治理中对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考核大致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治理过程,另一部分是治理结果。根据治理过程与治理结果精细匹配程度,可以将基层治理参与者的治理行为划分为四种行为模式,其中为官不作为、为官假作为、为官乱作为则是基层治理中“差不多”行为的表象呈现。
一是个人主观意愿上不愿积极作为,群众观念淡薄。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当下,少数基层干部面对工作抱着“差不多”的心态,不愿积极作为,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以避免因多做多错而带来被问责的风险。由此,部分“差不多”问题表现为基层工作人员消极怠工、不作为的行为特征,对上级交代的任务能推则推,任务完成差不多就行,工作流程与结果“能过得去检查就行”。特别是个别基层干部随着年龄增长,加重了不主动作为的动机,因此对于工作与任务的态度更为随意,秉承圆通之道“混日子”,滋生“差不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