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六盘水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健全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上,坚持把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作为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重要抓手,直面群众问民需、真抓实干赢民心,把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作为执政为民夯实基层的根本追求,为打造城乡基层治理“贵州样板”贡献了六盘水力量。
六盘水“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以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抓手,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积极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市域政治体系,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加快构建民主开放包容的市域自治体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
2022年六盘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六盘水,必须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落实市、区、乡三级政府定期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工作制度,促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
二、深度解读
★基本情况和意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基层,肯定基层防控和治理的重要作用,为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专门对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作出部署。
在治理的复杂体系中,基层治理是一个重要范畴。一般而言,基层治理是在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的日常公共事务应对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主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有效调处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作为一种新方式,基层治理意味着对基层公共事务的应对将从简单的管控走向党组织领导下多元主体的协同互动。对此,新出台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作出了界定。它不仅对基层治理的主要范畴作出了清晰界定,而且指出了基层治理的领导力量。
从参与主体看,基层治理既强调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也明确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换言之,基层治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推动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共同参与。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的基础之上。从主要构成看,乡镇(街道)治理、城乡社区治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意见》开宗明义地提出,“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乡镇(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农村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城市街居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的转变等等,都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内容。从应用规范看,正如《意见》提出“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新时代的基层治理注重同步运用法律规范与传统习俗等共生性制度规范,以此促进法治与德治的有机融合。
基层治理工作对于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构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统一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巩固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基层治理工作重要原则
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切实提升对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宗旨使命、目标任务、路径策略的理解认识上,我们要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原则: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基层治理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
二是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
三是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经验,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四是坚持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负,持续纠治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强服务、促发展,切实提升基层综合服务、兜底服务能力。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
一是优化治理体制。对于基层治理而言,体制优化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在中国,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对此,要着力优化党的领导体制。比如,通过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委会主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等等,都是优化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的重要切入口。另一方面要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所谓党委领导,就是要从组织设置、活动开展等方面把党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所谓党政统筹,就是要以系统性思维设置党政机构、调配编制资源、优化职能配置。所谓简约高效,就是可以灵活设置综合性内设机构,将有限的人财物资源集约化投入到基层治理之中。
二是提升治理能力。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制的根本目标是提升治理能力。一方面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否则就是“牛栏关猫”不起作用。对此,重点是要给基层配套的“工具箱”,让基层有能力有条件抓落实。比如,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强化其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特别是要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着力解决长期困扰基层的“有权的无责,有责的无权”等困境。另一方面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民服务既是基层治理的根本落脚点,也是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最直接标尺。当前,亟需提升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直接面向群众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同时,还要做好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关爱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随着城镇化发展,乡镇及村居的应急处理能力不容忽视。这意味着要及时补齐乡村的应急处置短板,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细化乡镇(街道)应急预案,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特别是要加强乡镇、村居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强化应急状态下对乡镇(街道)人、财、物等支持。
三是用好治理技术。对于基层治理而言,当前一个无以回避的客观现实是,伴随信息化社会的来临,适应并努力应用智慧智能技术逐渐成为必然趋势。一方面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比如,在建设规划方面,要将乡镇(街道)、村(社区)统一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智慧信息系统和应用终端建设。另一方面在资源应用领域,要共建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特别是要完善乡镇(街道)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实行村(社区)数据综合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
(二)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
(四)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
(五)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
(六)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
(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
(九)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