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中,作答计划组织题,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考生逻辑缜密、角度新颖、亮点频出,有的考生却总是套路连连、思路混乱、浮于表面。计划组织题具备“套路化”的天然属性,考生最大的困惑就是——我的思路为啥总是拓展不开?实际上,有这样困惑的考生已经明白了制胜计划组织题的关键,就是“思维”。通俗地讲,就是答出别的考生想不到、答不出的东西,抓住更多的采分点。
计划组织题,总结起来无非是办文、办事、办会三种类型。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答好这类题其实与自己日常接触到的工作息息相关,只有经历过才能活学活用到答题中去。思维拓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大量实战中去感受、去总结、去把握。本文将系统解剖一道简单的面试题,分享介绍12种打开答题思路的思维方法,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直接上题:你单位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培训,领导安排由你负责,你怎么组织?
这是一道典型的办事类题目,内容简单却极具代表性。废话不多讲,我们直接开始抽丝剥茧。此文较长,但干货满满。
一、套路思维
计划组织类题目最是“套路化”,既然“套路”,必有规律可循。套路主要集中体现在入题和搭建框架两个部分,用“套路”如何做到不动声色?我们分而解决。
(一)关于入题
计划组织类题目常用入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题眼入题”,比如本题的题眼可以是“安全生产”,也可以是“培训”。关于入题的具体方法,《一道面试题的十八种入题方法》一文中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另一种是“万能入题”,不少计划组织类题目的题眼并不明显,为增加答题亮度,这时只能从题型下手。
计划组织题的题型,大致分为调查研究类、宣传推广类、培训教育类、比赛竞赛类、会议筹备类、考察接待类、活动策划类、检查督导类、外出学习类9类。大家可以提前准备好万能入题方式,比如,调查研究类可以是“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宣传推广类可以是“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培训教育类可以是“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计划组织题答题的重心是“怎么办”,入题应简短有力,只可作为锦上添花之用,没有亮眼的入题方法时就不要硬去用,直接开拳就打、步入主题即可,否则只会画蛇添足。就像吃包子一样,三口还咬不到馅,必将让答题黯然失味。
就本题而言,我们采取“题眼入题”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注:如果你觉着很难,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这句话总知道吧,那就用上,聊胜于无)
(二)关于框架
框架是计划组织题的“四梁八柱”,紧张的面试过程中,思考时间短,框架搭好了有时候整道题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常见的有时间法、要素法、排比法、结合法四种。
时间法,顾名思义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思路去答题。就本题而言,可以是:调研摸底、拟定方案、组织培训、跟踪问效、总结提升。此法最为常用,优点是逻辑层次清晰、构思花费时间短、最容易想到;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缺乏亮点新意、“事中”这部分容易“挺大肚子”、答题层次多容易导致逻辑不清晰等。
要素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答题的方面要素抽出来单独成条。就本题而言,可以是:调研摸底要广、方案拟定要细、培训内容要全、培训方式要新、跟踪问效要实。此法优点是新颖别致、每块篇幅基本均等、层次简单不用考虑里面再分一二三;缺点是淡化了事前事中事后、思考花费时间长(每个小标题里面的词不能有重复)。
排比法,与时间法、要素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本题而言,时间法的变种可以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过程导向、坚持实效导向、坚持结果导向;要素法的变种可以是:突出一个广字、突出一个细字、突出一个全字、突出一个新字、突出一个实字。此法较为灵活,需要视题目情况选择是否使用。
结合法,是可以同时兼顾时间法、要素法的一种方法。就本题而言,可以是:做足调研摸底、做细培训方案、做全培训内容、做新培训方式、做实跟踪问效。这种方法,既有时间脉络在里面,也有要素体现,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就本题而言,笔者选择结合法作为答题框架。
二、总分思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管是办文、办事还是办会,首先确定个总的思路、总的原则,然后再着手去做,先总后分,符合一般的做事规律。因此在入题之后、框架之前,必须先点明准备怎么办。
办文类常用的思路原则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全面深入、扎实认真,等等。
办事类常用的思路原则有:统筹兼顾、务实高效、依法依规、先公后私、先急后缓、未雨绸缪,等等。
办会类常用的思路原则有:统筹兼顾、认真细致、周密有序、节俭高效,等等。
就本题而言,可以表述为:我将本着统筹兼顾、务实高效的原则精心组织好培训。
三、系统思维
答题时无话可说、思路拓展不开,往往是因为缺乏系统思维。
比如“第一,做足调研摸底”这一部分,系统思维告诉我们,有上、中、下、内、外、自己6个维度。对上,我们可以上接天线,学习上级关于《新安全生产法》的一些解读及贯彻落实意见;对中,我们可以前车之鉴,通过查阅档案等方式了解以前是如何培训的;对下,我们可以下接地气,了解单位同事和下属单位的培训需求;……要注意,6个维度不一定全部用上,而且一般不能全用上,但脑子中得有,根据题目进行取舍。除此之外,“线上+线下+现场”“人、财、物、制度”等等,都是系统思维的体现。
四、舍得思维
一道面试题充其量5分钟,刨去思考时间,留给我们作答的时间也就3分钟。前文我们讲了,必须要答出别的考生想不到、答不出的东西,那么人人都会的、都能想到的就应该学会取舍。
比如“第二,做细培训方案”这一部分,必须要有,这是必须要扎扎实实走的程序,但应该详略得当。此时会出现3类考生。第一种考生作答“拟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内容、方式、经费安排等,报领导审定”,然后就没下文了。第二种考生作答是在第一种考生答法的基础上,事无巨细的开始展开时间怎么定、地点怎么定、人员有哪些……虽然细,但耗时长,很多细枝末节即使展开也毫无意义。第三种考生最为聪明,在第一种考生答法的基础上,选择性的展开,比如“时间上采取整块时间+零碎时间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上采取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结合的方式”,寥寥数语却亮点满满,其他的完全可以舍掉不说,节约宝贵时间。
五、贴题思维
计划组织题最忌千篇一律。这道题你如果答完,发现题目改成《宪法》培训或者别的什么培训,你的答案只字不改也可以用,那么你的作答就是低分作答,完全不贴题。
比如“第三,做全培训内容”这一部分,可以答,“既要原文学习新安全生产法的具体条目,也要学习与原法的不同之处,还要讲解如何实际操作,同时也要配合安全生产事故具体案例讲解”。这样作答就是贴题思维的体现。
六、拧花思维
把你的答案“拧出一朵花”,考官如何不爱?
比如“第四,做新培训方式”这一部分,如果泛泛而谈,不仅感觉思路不清晰,而且语言平平,不容易脱颖而出。可以答,“采取自学、领学、请学、送学、集中学、现场学、线上学等七学模式”,然后挑几项展开,或者答“采取举办一次培训班、一次答题赛、一次征文赛、一次警示案例展、一次实操演练五个一模式”,同样挑几项展开。这样的作答,它不香吗?
七、闭环思维
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有始有终。所以,答每一道计划组织题,都要考虑跟踪问效、考核监督、总结反思、整改提升、长效机制这5个问题。有这么个意识,答题时候当然就有话说。
比如,“第五,做实跟踪问效”这一部分,可以答安排考试检验培训成果、下发贯彻落实意见、建立学习培训长效机制等内容。
八、代入思维
遴选面试题高度贴近公务员日常工作,答题之前不妨先考虑,自己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这样的事,自己是如何办的?考虑的这些答题措施,放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可行?保持这种代入感,避免答出一些另类、不切实际的措施,犯下低级失误。
九、底线思维
办文、办事、办会,非常容易涉及到“中央八项规定”问题,因此在答题的时候,就要有这种底线思维的意识。不管是调研的轻车简从,还是公务接待标准,亦或是相关的纪律要求,等等,都可以见缝插针、用在答题中。比如本题目,可以答一些严肃培训纪律、勤俭节约方面的事情。
十、细节思维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粗中有细的作答才有血有肉。作答的时候,有时候不要满足于“点到为之”。比如这道题目中,我们把培训的具体内容点出来;提到举办培训班的措施时,可以点出制定培训课程表、邀请安全专家授课等;“线上+线下”方式展开时候,要具体说明,线上的方式比如三微一短、抖音、直播等,线下的方式比如会议、漫画展、外出调研等。
十一、发散思维
该思维一般用于最后总结反思提升部分,是对题目的进一步发散和升华。比如,本文安排《新安全生产法》培训,可以简要一两句说,“利用我们这次培训搭建起的制度、机制、平台,迅疾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补充学习”。注意,这只能用作锦上添花,不可喧宾夺主成了答题主体。
十二、设计思维
欲加亮点,何患无有?
说到“第一,做足调研摸底”时,能不能设计上“深实细准效”“四不两直”“解剖麻雀”这些词?
说到“第二,做细培训方案”时,能不能设计上“两上两下征求意见”“建立必学清单、需求清单,双向对接”这些话?
说到“第三,做全培训内容”时,能不能设计上“山峰法则”“木桶原理”?
说到“第四,做新培训方式”时,能不能设计上“鲶鱼法则”“羊群效应”?
……
写在最后:写到这里,本题的高分作答相信已经呼之欲出了。计划组织题不难,但是想拿高分不容易。除了上述12种可用思维外,还有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阳光思维等,因题目本身的限制,这些思维在本题中难以体现,后续文章我们再聊。
看了这些,你还觉着计划组织题思路打不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