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二、深度解读
★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
★调查研究的总体要求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必须坚持攻坚克难,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要立足职能职责,围绕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结合实际确定调研内容。主要是12个方面内容:
1.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2.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国内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吸引和利用外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3.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生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安全,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4.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5.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大问题,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建设法治社会等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6.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新闻舆论引导、网络综合治理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7.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大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8.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
9.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10.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大问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短板,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11.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够强,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不担当不作为,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等重点问题。
12.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调查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提高认识。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等,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制定方案。围绕调研内容,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研究制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明确调研的项目课题、方式方法和工作要求等,统筹安排、合理确定调研的时间、地点、人员。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主持制定方案。
(三)开展调研。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要转换角色、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要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举一反三采取改进措施。要加强督查调研,检查工作是否真正落实、问题是否真正解决。
(四)深化研究。全面梳理汇总调研情况,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在此基础上,领导班子交流调研情况,研究对策措施,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
(五)解决问题。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六)督查回访。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领导干部要定期对调研对象和解决问题等事项进行回访,注意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五字诀”
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过调研“五字诀”,即“深、实、细、准、效”。
“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只有亲口去尝一尝,才能知道梨子的味道;只有亲眼去看一看、亲耳听一听,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参与调查研究,“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社会的矛盾。这些问题需要及时提到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
“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现实中,“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新形势下,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要敢讲真话、敢提问题,领导干部要敢于听真话、善于听民声,继而为正确决策奠定良好基础。
“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进而妥善处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方面,要注意调查微观部分的详细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调查研究宏观整体的广泛性。制定政策时,整体与部分要全面审视,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其功能最大化。
“准”,就是要善于透过客观事物外在表象洞察明晰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对问题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针对性。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多变的;本质则隐藏在内、不易被察觉,需要依靠抽象思维探寻现象的共性根源。
“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调研之后没有拿出解决基层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不但背离了调查研究的初衷,也将失信于民。
★调查研究需警惕的部分问题
1.应付了事——走秀式调研。身到心不到,把调研当戏码,热衷于形式,无问于结果。有的地方刻意打造精品路线,“专业演员”“酱油观众”各就各位,什么地方说什么话,早已排练妥当、驾轻就熟;有的搞验证式调研,先预设结论,哪儿符合取向就去哪儿找实例验证,面对真实情况,合结论的就高调认同,不合结论的就选择性失明;有的调研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只看“前庭花”不管“后院渣”,专注摆“pose”、注重抓镜头,甚至搞出悬浮照,表明“到此一游”。
2.趁机揩油——功利性调研。对待调查研究十分积极、主动,但动机不纯,想的不是了解真实情况,而是琢磨着如何能够“为我所用”。有的热衷邀请式调研,请专家、媒体好吃好喝走一趟,说几句好话,再请“枪手”炮制重磅力作,鼓吹这是“xx实践”,哗众取宠造效应,捞取政治资本;有的热衷“站台”式调研,专程到某地为朋友吆喝,或为争取更多政策倾斜,或是彰显亲密关系,维护“朋友圈”;有的则惦记着旅游式调研,哪里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就去哪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工作反倒成了陪衬。
3.嘚瑟摆谱——居高临下式调研。高高在上,动辄发号施令,嘚瑟显摆,忘了自己是讨教者、问计人。有的下车伊始就秀观点、谈措施,夸夸其谈,显示自己是“专家型领导”;有的官腔重、派头足,前呼后拥,层层陪同,搞“彗星式”调研;有的挑三拣四,只去亮点多、曝光度高的点,不去发展差、矛盾多的地方,据报道,中部某县有个“被调研明星乡”一年接待500多批次,而问题成堆、群众意见大的地方鲜有问津;还有的就算到地方也沉不到一线,只在冬暖夏凉的会议室听听记记,不愿坐坐百姓家的小板凳,听听群众的心里话。
4.不懂不会——稀里糊涂式调研。头脑不清晰,盲目无序,以其昏昏,难以使人昭昭。有的问题不清,不知道为什么去、去了干什么,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阵糊弄;有的缺乏“深知深觉”敏感性,不能从寻常中看出不寻常、发现别人未发现问题,逛了一圈,看了一路,却一无所获;有的片面理解调研就是乘着飞机飞、坐着火车去,而对电话了解、调阅材料、读书学习等渠道不屑一顾,手段单一,效果不彰;有的探索创新不够,习惯于座谈、蹲点走访,习惯作定性分析,对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分析不感冒,调研欠缺科学性;还有的不善于梳理归纳,笔记写几十页,但报告只堆砌素材,没有分析归纳,看得人云里雾里、不明就里。
5.有始无终——烂尾式调研。有调查无研究、有研究无措施、有措施无实施、有实施无效果。有的问题不梳理、经验不推广、对策不论证、成果不转化,不写报告、不入讲话、不进制度,没有“后半篇”;有的缺乏思考,既提炼不出问题,也提不出针对性的措施,最后“万能对策”交差,调研了等于没调研;有的回避矛盾绕道走,看到问题却不深挖原因,不研究措施,仅在材料上画个圈、批个“已阅”,便杳无音信,如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就曾“深入嘉峪关、张掖两市,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进行明察暗访”,调研是做了,污染却是照旧;有的风风火火转一圈就拍脑袋做决策、推工作,政策措施的药不对“症”,甚至引发重大争议,如万庆良主政广州时就在山顶开挖大湖、山地建百米大道,任性铺摊子上项目,留下许多后遗症。
★如何开展好调查研究
一要树立深入基层的坚定信念。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牢固树立扎根基层的坚定信念,将调查研究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功”、改进工作的“总抓手”以及决策部署的“定心丸”。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把树立和践行群众观点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精神追求和开展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树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点,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因此,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为民服务的时代“洪流”中打牢“深桩”,才能立根于大地,立足于人民,为群众所依靠和信赖。
二要练就求真务实的调研作风。谋事要实钻、干事要实,做好调研同样要“实”。在调研时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避免将调查异化成活动,比如“逆向调研”“彩排调研”“走秀式”调研、“遥控式”调研等,多一些“解剖麻雀”式的调研。在调研活动中不只停留在跑机关、找领导,也不只是听汇报、看材料,更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真正的沉下去,比如采用驻村夜访等新方法,深入生产一线、走向田间地头,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亲自听、亲自看、亲自走,不能带着观点下基层,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调研所涉及的事件和数字,都去反复核实,切忌片面理解,听取一面之词。同时,更不能将调研异化成检查工作。
三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正确的调查应建立在掌握调查研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要坚持运用和继承完善我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切实有效的调研方法,如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调查研究的方法应该主要采用实地观察和访谈法。同时,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随时请教基层朋友,可以获得不一样的基层实践视角。重点是实地观察法,领导干部一定要到现场,坐在会议室或办公室里不够的。即使基层部门进行了会场布置,那也要再挑几个没有布置过的现场走走看看。
四要涵养亲力亲为的调研风格。针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甄别筛选后,领导干部应亲自撰写调研报告。领导干部既不要依靠助手,也不要依赖调研室、研究室等专门机构。在写作方法方面,多参考党内经典调查报告。毛主席、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撰写过许多调查报告,虽然有些“土气”,没有对仗工整的排比和矫揉造作的雕饰,没有学院派的条条框框,却能直面问题,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因此,领导干部的调研报告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不能写成千篇一律的公文体,而应追求立意高远、文风直白、田野灵感,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
五要学会科学运用调研成果。一方面,获得信息只是调研的初步目的,调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这就需要推动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比如向本级“一府两院”提出调研意见和建议,向上级有关单位报告调研情况,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将调研报告汇编成册,供党员干部学习借鉴。另一方面,也要理性看待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调查研究本身就是成果,通过调查研究的过程让领导干部更加接地气,让党内的学风文风更为实事求是,这也是一种收获。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及时回应基层的呼声。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政策不科学导致的,还是基层工作不扎实导致的,要区别对待,针对性地解决,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行。
例题1:结合给定材料,请概述调研跑偏走样的主要表现。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清晰,4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一是蜻蜓点水式调研。自上而下的调研一般采取以听汇报和实地看点相结合的方式,而上级领导由于时间短、要看的调研点多、陪同人员多等原因,很难深入了解具体情况,甚至很难有时间坐下来。在这种场景下,基层主要以汇报成绩为主,会尽量避免谈问题,即使上级表达出关心问题的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也只会讲表面上的问题,不会触及深层次矛盾。
二是运动式调研。在这类调研中,部分上级机关干部往往是为了完成调研任务,而并非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为导向的自愿调研,因而缺少自主性和主动性,调研成果往往也是东拼西凑,很难发挥实际作用。更有甚者,还有少数上级干部借调研名义,携家眷妻小让基层安排旅游接待,严重损害了干部形象。这类调研的结果就变成了“热热闹闹走过场”。
三是调研检查化。部分上级机关为了推动相关工作,便采取“挂羊头卖狗肉”的形式,名义上来调研,实际上却变成了检查工作,反而进一步给基层带来压力,让基层难以适应。长此以往,就导致基层倾向于将所有调研都当成检查来对待,以迎检的方式和态度来对待上级的调研。
例题2: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结合给定材料,请你补充方案中“五、工作要求”部分内容。要求:全面准确,格式规范,逻辑清晰,7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专门部署,科学精准做好方案设计、过程实施、监督问效等各个环节工作。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调查研究的推进落实;班子其他成员各负其责,抓好分管领域和分管单位的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改进调研方法,以上率下、作出示范。
(二)严明工作纪律。调查研究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轻车简从,厉行节约,不搞层层陪同。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防止嫌贫爱富式调研。要加强调研统筹,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不增加基层负担。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防止走过场、不深入。要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解决实际问题。对违反作风建设要求和廉洁自律规定的,要依规依纪严肃问责。
(三)坚持统筹推进。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对涉及多个地区或部门单位的问题,上下协同、整体推动解决。统筹当前和长远,发现总结调查研究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使调查研究成为党员、干部的经常性工作,在全党蔚然成风、产生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