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地面之上,“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点开“萝卜快跑”小程序,确认出发点和目的地后,很快一辆头顶激光雷达的网约车便稳稳停在路口……在福州新区,随着多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市民可在已开放的鼓石路、砥砺路、朗山路等52条道路、共26平方公里区域内通过“萝卜快跑”小程序一键叫车,体验自动驾驶服务。
苍穹之下,低空经济蓄势腾飞。不久前,福建首个“定制化海上生鲜无人机安全速达”应用场景在连江启用。这意味着,福州大黄鱼首次实现“打飞的”,50分钟内从连江深海“飞”到福州市区。
2014年11月、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闽考察,都深入福州数字经济企业调研,勉励福州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福州牢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力以赴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2023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1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5%。全市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创新企业144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如果说“数字”让千年闽都焕发新光彩,那么海洋则赋予了这座城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4年是“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提出30周年。30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极具前瞻性地提出“海上福州”战略,在我国沿海城市率先吹响“向海进军”的号角。如今,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福州海洋经济如同一艘巨轮,在波澜壮阔的海洋上乘风破浪,挺进更广阔的“深蓝”,驶向更繁荣的未来。
“全球最大”背后,是福州人不断加快的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成为“海上福州”建设有力的注脚。多年来,福州不断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渔业产业以及全球化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渔业、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等“蓝色经济”迸发澎湃动力。2023年,福州海洋产业生产总值325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水产品产量307.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渔业产值691.8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