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西辽河流域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与燕山山脉之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边疆稳固。近年来,由于流域内用水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有序管理分配,加之多年持续干旱,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的剧增,使流域内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制约了流域内相关盟市转型发展。 亟需统筹协调、综合施策,确保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有序利用。
通辽市市域内西辽河流域涉及除霍林郭勒市以外的8个旗县市区,流域内人口26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0%以上,耕地面积1918.9万亩,粮食产量162.7亿斤。该市坚持量水而行、以水定产,初步构建了绿色生态农牧业、玉米生物技术、铝镍硅新材料、科尔沁肉牛、现代蒙医药等多元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但水资源短缺依然是制约通辽市调结构、转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材料2:西辽河流域属草原沙地农牧生态区,属于半干旱地区和资源性缺水地区。该区域总体呈现“三多一少”的特点,即人口多、耕地多、产粮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以内蒙古西辽河流域为例,其人口占全区的27%,耕地占全区的29%,玉米产量占全区的4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1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2。地处西辽河流域下游地区的通辽市,水资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通辽市境内西辽河流域面积4.4万平方公里,西辽河干流境内流经长度323公里,地下水资源量28.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22.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2.2亿立方米。2018年,通辽市西辽河流域用水量22.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20.2亿立方米、占比90.6%,工业用水量0.5亿立方米、占比2.3%,生活用水量1.3亿立方米、占比5.8%,生态用水量0.3亿立方米、占比1.3%。地表水供水量仅占用水量的1.6%,几乎全部依赖于开采地下水。
通辽市西辽河流域属半干旱地区,2001~2016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04.2毫米,较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6.4%。由于气候干旱,特别是对西辽河上中下游整体用水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水过家门层层拦截,近水楼台先用水”。上游过量用水截断河流,加之近年来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剧增,使通辽市境内西辽河水资源紧缺矛盾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多数过境河流连续多年处于断流状态。由于1999年以后持续干旱和上游产流区地表水开发利用加大,导致通辽市境内西辽河及其重要支流入境地表水量逐年减少,大多数过境河流处于常年断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