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几年不曾谋面的好友来京出差,忙碌之余挤出时间和我见面。我们挑了巷子深处一家不起眼的咖啡店,一时避开闹市的喧嚣和人声的嘈杂。还没坐定,朋友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我他在基层工作的情况。从他眉宇间的笑意、神采奕奕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在地方上的工作一定干得不赖。
“现在看来,我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在基层工作远比你想象的有意思、有意义。”朋友喝了一口咖啡,稍有兴奋地说。
数年不见,朋友已不复当年青涩稚嫩的模样,在基层的历练让他多了一份从容和稳重。然而,言及毕业那年的选择,他依旧难掩内心的澎湃,“年轻的时候,应该有比获取名利更好的生命体验。”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人再一次想起了他当年毅然放弃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而选择扎根基层的笃定和决然。
出生于东部富庶之地、成长于小康之家的朋友坦言,“找工作的时候,并不是冲着钱去的,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寻找人生的意义。”这些年,朋友既在市级机关做过文职工作,也在镇里挂过职,还到村里做过调研,“基层工作难免千头万绪、繁杂琐碎,但解决一件、落实一件,心头就踏实一些。”
身在基层,朋友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说他至今依旧清晰地记得在学校时,一位县委书记在“就业宣讲会”上动情地说:“等我老了,我再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倘还有百姓念着我的好,这一生也就值了。”朋友说,这句话既坚定了他投身基层的决心,也是这些年来敦促他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
与朋友的一席交谈,让我深有感触。现在,又是一年招聘季,就在毕业生不断地申请着一家又一家公司,奔波于一场又一场招聘会的时候,可曾静下心来想一想:我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如何让自己在工作中实现人生的意义?
关于就业,本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它直接关系人生设计和规划,但很多人偏偏在这个关口持有一种近乎草率而短视的态度。于是有人调侃,毕业就等于失业;也有人找了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在庸庸碌碌中蹉跎岁月;还有人把就业当成留京的“敲门砖”,拿到户口就拍屁股走人……
其实,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工作是全新的舞台,可以施展理想,可以实现抱负,可以探寻人生真义。只要找准了位置,将所学知识和国家、社会的需要充分结合,舞台就足够宽广,平台就足够广阔,完全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又何必让一纸户口羁绊了寻梦的脚步?又岂可让几张钞票吞噬了理想的情怀?
前段时间认识了几位选调生,他们的话值得深思,一位说:“去发达地区工作,我可能只是一朵‘锦上花’,而在广袤的西部,我很可能会成为‘雪中炭’。”另一位说:“青春只有一次,找准了路,选对了事业,才是铭记青春的最好方式。”
毕业于名校本有条件选择舒适和安逸,但他们却选择去了基层和苦地。从眼前功利角度计算,这样的选择透着傻气,但听着这番豪言,看着他们发光的眼神,我以为这应该就是未来栋梁的样子。
面对人生路应该怎么走这样宏大的话题,还是要坚持一点理想主义的,可能就是这一点点超脱的理念,决定你最终能走多远。著名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因为很可能,这紧要的几步,将奠定你人生的大体格局。
所以,找工作从根本上说,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远方。这远方里可以有名利,但切不可只有名利;可以求安逸,但最好往后排一排。既然是远方,总还是要超越一点,被各种现实算计框死了,你如何能够放宽眼界、放开手脚去干?缺少一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新奇,那人生的风景可就太乏味了。
就像我那位到基层找到人生精彩的好友,如今身上已经俨然有了“行万里路”的气象。不管未来如何,他都是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