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首届全国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将在浙江宁波开赛,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中央企业共派出34支代表队上场竞技,展示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水平。
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任务也日趋艰巨。虽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从2003年开始逐年下降,但事故总量依然庞大,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复杂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人民群众对安全健康生活的期盼,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2005年5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自2006年以来,全国32个省级、304个市级、1133个县级单位建立了应急管理工作机构,54家中央企业建立了应急管理组织;制定出台实施了一批规范应急准备、事故处置的法规政策和制度标准;建立了覆盖各行业、领域的五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国家、地方、企业专兼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基本建成;跨部门、跨区域的应急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在处置各类事故灾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救援队伍初具规模
矿山等专业救援队发展迅速,国家级救援队救援能力提升
自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43亿多元,地方政府和依托企业投入近30亿元,主要在矿山、危险化学品两个领域,也涉及水上搜救、隧道施工、旅游等行业领域,建立了68支计1.24万人的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各地区、各部门和相关企业也加大了应急救援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了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布局。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安全生产专职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954支计6.8万余人,形成了以国家队为核心、行业队为骨干、企(事)业队为基础的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功能综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2006年至2014年,全国矿山救护队共参与事故救援28631起,抢救遇险被困人员61462人,其中经救护队直接抢救生还11755人;2008年至2014年,全国危险化学品救援队伍共参与事故救援67815起,抢救遇险被困人员174747人,其中经救援队伍直接抢救生还7640人。
在矿山救援队伍建设上,国家依托相关企业投资建设了开滦、大同、鹤岗、淮南、平顶山、芙蓉和靖远等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以及汾西、平庄和沈阳等14支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累计投入资金13.38亿元,采购大口径救生钻机和深井潜水泵等各类装备709台(套),主要承担全国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任务,具有储备应急救援高层次人才、技术和装备,组织开展规范化实训演练等功能。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专职矿山救护队474支,救护队员27226人。
在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上,国家依托相关企业建设了中石化北京燕山、中石油大连等22支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和油气田开采救援队伍,配备了专业救援车辆、消防枪炮、个体防护装备、侦检设备、通信指挥设备、培训演练系统等各类装备共计1438台(套),覆盖了全国主要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地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专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480支,救援队员41625人。
在水上搜救、隧道施工和旅游等行业领域建设了南宁搜救、昆明隧道等25支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
应对挑战强化管理
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及时应对和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10月21日的竞赛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竞赛紧扣指挥决策、组织协调、快速反应、科学施救、有效处置等应急救援关键环节,紧贴实战设置竞赛科目,突出广泛性、实战性、高难度,是对全国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一次大检阅。
近年来,我国重化工业高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面临新挑战。全国每年有2.5亿吨危化品通过公路、水路运输,南来北往、东拉西运;建成投用12万公里长的油气输送管道,有些管道存在被非法占压、安全距离不够、交叉穿越等重大隐患;石化行业很多装备设施运行时间长,陈旧老化问题凸显;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与石化装置越来越近,公共安全风险明显加大等等。
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激变性、群体性等特征,处置不当容易引发次生衍生事故,导致严重后果。我国化工企业众多,仅生产企业就有2.8万余家,部分中小化工企业不仅没有自己的专职救援队伍,也没有兼职救援人员或与专业队伍签订服务协议,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人员往往陷入发生事故物质不明、现场情况不清的境地,给救援方案制定、指挥决策和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带来很多困难。
“当前最急迫的问题是切实提高企业第一时间应对和处置事故的能力。”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人说。在反复研究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沪昆高速湖南邵阳段“7·19”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爆燃事故等多起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认为,企业领导是事故初期应急处置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员工熟悉生产现场、工艺流程,事故发生后,及时正确的处置能有效防止事故扩大。
总结事故经验教训,国家安监总局提出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必须把握的五个关键节点:一是要组织进行风险评估;二是要组织制定科学的救援方案;三是要做好应急资源调配工作;四是要对事故现场周边进行环境监测;五是实时监控气象情况。企业日常还应强化救援力量建设、加强队伍训练、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培训、储备应急物资等工作,以确保随时有能力应对突发状况。
制度先行未雨绸缪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应急管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安全生产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安全风险隐患依然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天有1亿人在马路上行走,4000多万人在各种工地上作业,800多万人在井下劳作,全国陆上油气长输管线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有些油气管线与城市地下管网交叉重叠,公共安全风险较大。面对严峻复杂的安全生产形势,应急管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应急管理,制度要先行。国家安监总局将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加紧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以条例出台实施为牵引,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形成上下贯通、配套齐全的法规体系。加紧制定各类应急管理标准,以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同时,严格应急管理执法工作,通过法律强制性,规范企业应急管理行为,约束企业履行应尽的职责。
应急管理,机构是支撑。下一步,国家安监总局将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机构职能建设,推动尚未建立应急管理机构的地市、重点县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形成责权统一、上下贯通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机构职责、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等落实到位,保障基层应急管理机构依法组织开展工作。
应急管理,投入是保障。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大国家、地方财政投入,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布局各类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督促企业落实应急管理责任,加大投入,加强专兼职救援队伍建设,配齐配全人员和装备,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等;发展应急产业,强化产学研结合,推广运用先进救援科技成果;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管理信息保障水平。
应急管理,必须未雨绸缪。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安监总局将推动各地和企业,进一步规范预案编制,简化优化预案,推行现场处置卡运用,切实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化政企预案衔接,在预警监测、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形成政企高效联动;加强预案的培训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员工的现场第一时间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处置生产安全险情和控制事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