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考试中,案例分析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它的题型通常是给出一段或多段材料,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来进行答题。案例分析题的题型可以分为六大类:描述评价类、概括总结类、分析决策类、组织协调类、领导艺术类、公文处理类。本文重点探讨前三类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技巧,适用于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回答问题的有关情况。
一、回答案例分析题时的常见错误
刚刚接触案例分析题型时,我常常觉得思维枯竭、无从下手,老师总是提醒我,要打开思路、深入总结,可是当我拿到材料的时候,还是觉得毫无头绪。总结起来,这一阶段答题时我常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无话可说东拼西凑。面对题目没有思路,或是写了很多空话套话,或是照抄材料凑够字数。结果是对问题的分析脱离材料、缺少逻辑,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空泛老套、无可实施性。
(二)简单罗列材料内容。根据问题在材料中查找答题点,找到后便自以为找到答案,于是便将材料中的内容简单罗列出来。答题内容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三)语言啰嗦拖泥带水。措辞口语化严重,专业化不足。围绕同一个答题点绕来绕去、反反复复,概括性不强。遣词造句拖泥带水、表达不准,语言亮度不够。
二、运用侦探思维,探索解题思路
通过学习和练习,我渐渐地发现了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思路,就犹如侦探破案一般,需要细致入微、全面周密地收集线索,需要认真总结、高效分析线索,需要逻辑缜密、深入挖掘线索后的“真相”。具体来说分为三个步骤。
(一)搜集要点
拿到案例分析题的材料,就犹如进入案发现场,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零星线索,要带着问题一个词一个词地阅读材料,寻找与问题有关的要点。
举例说明,在一道评价舆情应对方式的题目中,材料提到一单位“跪式办事窗口”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当天下午,涉事单位作出回应。当看到“当天下午”这样的表述时,便要立马警觉起来,察觉出这表达了涉事单位面对舆情反应迅速及时。
(二)归纳总结
在认真阅读完材料之后,要对自己找到的要点进行归纳总结,这就犹如在案发现场找到了一些碎块式的鞋印,现在要将它们拼成一块完整的鞋印。
举例说明,在一道关于垃圾分类的题目中,材料中分段描述了当地政府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制作垃圾分类指南、推广垃圾分类的实施,虽然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但都可以归纳为通过科技手段方便了实际操作。
(三)凝练提升
这一阶段,既是对归纳总结后要点内容的升华,也是语言表达的提升。这就好似一块完整的鞋印已经拼出,接下来要根据这块鞋印推理出穿这双鞋子的主人是男是女、身高体重、走路习惯等等。
举例说明,在一道关于作风建设的题目中,材料描写了形式主义整改工作中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有关现象,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推导出,部分领导干部责任心缺失、政绩观错位、工作只想出成绩不想去实干,而用凝练的语言去表达,则可以表述为“工作作风不务实”。这一环节中,特别要注意提炼出一个简短精炼的小标题,将主要内容概括起来。
三、答好案例分析题的其他要求
所谓侦探思维,其实就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考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大量材料时理清思维和逻辑,挖掘材料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但答好案例分析题绝不仅是思维方式的问题,而是学习、工作能力的综合考验。因此,在日常学习中,特别需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是我们答题的基础,所有的案例分析题不是云端之物,而是我们实际工作、生活中切实发生的例子,我们要以理论为指导,关注时政热点,掌握有关政策,从专业化角度思考。但同时需要注意,加强理论学习并非是在答题时讲理论,而是要坚决杜绝空谈和教条,把理论运用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分析问题鞭辟入里、解决问题落细落实,真正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友真老师,国内211大学硕士毕业,在基层一线工作数年后遴选至省直单位,经历过宣传、文字、综合管理、组织等多岗位历练,文字功底扎实、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对实时热点有独到见解。公务员考试中,在近两百名比一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遴选考试中,以大比分优势领先第二名。日常答题时,擅长总结经验、归纳技巧,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应试思路和答题技巧,干货满满、乐于分享。授课时,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员高效提高答题水平。
不努力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不拼搏一次,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遴选之路,尤其如此。踏实努力、勤奋苦学、持之以恒,终能迎来自己的柳暗花明。
人生格言: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