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要求湖南努力闯出“不栽盆景,不搭风景”“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这是新时代湖南发展的新使命新动力,也是新时代湖南各项工作的新要求新标尺。“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近7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作风,以初心使命为墨,以为民实干为笔,一笔一画努力书写精准扶贫的湖南答卷。
一、高举思想之旗
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首倡“精准扶贫”以来,不断对精准扶贫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把“精准扶贫”这一理念丰富发展为思想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战略体系。“精准扶贫”从首倡地湘西十八洞村,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反贫困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就精准扶贫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初心使命立场,就要从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民心向背的政治高度抓好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扶贫开发,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一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统一的鲜明特质,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转化为生动实践,使之落地生根、枝壮叶茂、花繁果硕。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绽放出的新智慧。比如,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因人因地施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坚持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体现了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体现了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要始终用心用脑、精准精细,不断提高工作本领和攻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村、县、市、省和中央工作,扶贫一直是他牵挂最多、思考最多、花精力最多的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调研考察,走遍了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来源于他坚定不移的初心使命立场,来源于他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来源于他在各个岗位上的深入思考和长期实践。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强大力量,就要自觉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作风上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