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慧眼”卫星遨游太空到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从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到海水稻进行测产,从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到“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这些耀眼的科技创新成果令人振奋,绝非一时之功,离不开国家一系列重大科技计划的长期布局,离不开科技工作者对基础科学的长期研究。没有长远思维、战略视野,我们很难办成一系列大事、解决一系列难事。在发展的进程中,面对那些事关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既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要有“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把长远思维贯注到“补短板”工作中去。
长远思维,首先意味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站位。不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不被眼前利益所遮蔽,站得高才能望得远。2008年,贵州省提出高起点规划公路网,10年内实现县县通高速。有人质疑,贵州是穷省,花这么多钱修路值不值?选择算长远账的贵州,如今已成为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样位于西部的安徽省,放弃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选择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通过环境改善激活生态红利,让生态美成为跨越式发展的最大资本。实践表明,立足长远的投入,也许效应不会立竿见影,却能厚植发展的根基。
长远思维,也意味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宽视野。如果总是只紧盯一点、不顾其他,就容易陷入补了东墙短西墙的困境。有的地方搞精准扶贫,便将各种政策、资金、重点项目一股脑倾斜到贫困县、贫困村,而那些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工作则被置之边缘,导致部分群众出现返贫现象,影响脱贫攻坚的整体进程。眼里只有某一领域的当下与长远,而没有从全局、整体去考虑,显然也是行不通的。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诉求、更好兼顾各方的利益,才能统筹兼顾各项事业的发展,真正将短板补齐补牢。
长远思维,还应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大胸襟。很多时候,补短板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葆有“时间的耐心”。一些地方在补短板过程中,并非看不清长远利益,而是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对容易从数字上反映出来的、能够吹糠见米的成绩十分用力,对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不感兴趣。结果,眼下成绩好看了,对未来发展却毫无助益。提高觉悟、重视潜绩,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茬接着一茬干,才有利于从根本上补足短板。
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日益临近,补短板的任务愈发艰巨。摒弃急功近利的思维,砥砺埋头苦干的精气神,在“虑长远”中“补短板”,我们就不仅能走得稳,更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