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生态是第一责任,绿色发展是第一要务,立足巫山实际,推动全产业融合,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步伐,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打好“三峡牌”,做靓生态旅游。旅游业是阳光产业。长江母亲河的孕育,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造就巫山神奇山水,催生灿烂历史文化,发展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将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保护好和利用好生态的最佳结合点,坚持把旅游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加快建成拥有小三峡、神女景区5A级和一批4A级景区的“神女恋城·红叶巫山”形象品牌,提升景区吸引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努力建设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申报五里坡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龙骨坡古人类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办好“红叶节”,着力种好红叶树、建好红叶园,让巫山成为全国红叶品种多、规模大、时间长的地区,“三峡红叶”成为美丽中国的靓丽名片。
打好“山地牌”,做强生态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巫山属典型立体气候,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历史悠久,是“中国脆李之乡”“中国庙党之乡”“中国优质道地中药材规范化基地”。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脆李、柑橘、核桃、中药材、烤烟、山羊“1+3+2”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经济作物比重接近70%。在持续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下狠功夫推进科技化支撑、工业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推动“巫山脆李·李行天下”“巫山核桃·百年好合”“巫山恋橙·橙信八方”等知名品牌走向市场、走向海内外。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发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
打好“乡愁牌”,做好生态康养。巫山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森林资源、避暑资源丰富。我们遵循现代社会追求生态、追求健康的美好生活需求,立足“自然美”和“人文美”融合,“产业美”和“生活美”共享,突出山清水秀、田园风光,风土人情洋溢浓浓乡愁,以有山有水的颜值养眼、养身、养神,以有诗有远方的气质养心、养性、养情,高品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云端三峡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突出“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加快建设摩天岭、梨子坪等康养基地,培育“三峡院子”系列民宿,丰富体验式康养旅游业态,持续举办三峡李花节、脆李采摘季等活动,建设“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旅游目的地。
打好“交通牌”,做优配套服务。要想富,先修路。我们坚持把交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工程来抓,加快建设“水陆空铁”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开放大格局,着力打造重庆内陆开放高地“东大门”。大交通为大开放打开了新窗口,提供了新支撑,催生了新业态。我们充分发挥县城新区、生态园区、边贸中心和生态康养区等平台作用,在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美丽乡村、商贸物流、清洁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主动走出去,诚信请进来。围绕旅游抓服务,把游客引进来,把消费做起来,把产品带出去。围绕农业抓服务,把品牌做响,把链条做长,把产品卖得更远、卖得更好。围绕生态康养抓服务,加快形成文化、运动、创作、康养、休闲、度假等生态康养全产业链。
绿水青山,人人共享,绿色发展,人人有责。坚持生态为基,坚持生态自觉,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重庆日报,有所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