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向社会发布,从五千多字的公报中,制度一词出现了77次,可见此次会议对制度层面的深层重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此次全会的鲜明主题。从传统经济学出发,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是财富创造的主体因素,但是如今制度建设日益被人们作为新时代生产力增长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艰难转型期和多元矛盾逐步化解的阵痛期,推进经济治理、政府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和社会治理等,更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供给,需要统筹发挥各个层级的制度优势,从而更好为整合为国家治理效能。
制度建设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本次四中全会集中通过出台各类制度来固化前阶段创新成果,例如建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等,整体看这是从政党治理、文化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五方面来推动,重点解决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构建边界清晰、分工明确和平衡互动的多主体和谐体系。如果不能解决好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专项治理等问题,经济发展所赖以生存的稳定环境就得不到保障,整个社会就会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投资和消费就会受到影响,经济发展衍生的矛盾会越积越多,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会持续减弱,经济增长就会走入死胡同,长期经济经济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制度建设为经济发展供给良好社会环境。从天津贯彻国家多年来倡导的制度建设精神,特别是十九大后党提出的这方面战略和政策,这些同党十九届全会精神完全一致。所以天津新近出台新条例以“产业第一、企业家第一”为新时期执政理念来看,天津正在通过法治层面制度建设,来为企业和社会供给服务型的新营商环境,通过持续不断地创造这种制度外部性来为企业赋能,为社会释压,为人民排忧。天津前三季度经济的强劲表现、市场活力的进一步迸发及人民获得感的提升,均能说明新条例的制度供给初现成效。
制度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公开数据显示,天津经济再创繁荣,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都呈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天津市财政收入不降反增,公共服务投资继续加大,战略新兴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正向着高端绿色发展,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就业37.23万人,同比增长1.28%,新条例以人民为中心的措施正在产生积极的效果。此外,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7.1%和7.9%。总之,营商环境的改善本身可以集聚各类生产要素,更能促进要素之间协调、融合和深化,有助于创新经济的形成和社会人力成本的整体提升。
制度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创新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表明,创新是经济增长最终原动力,但是任何创新都需要制度体制的保障和支持。有了良好的制度体制,创新才能切断并改组陈旧的生产方式和替换落后的生产关系;创新才能形成新的经济突破点,创新才能推进社会综合层面的进步,从而改变社会结构和政府治理方式。而制度体制就是为创新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提供了基本的支持,所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引下,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彰显了巨大的理论意义,更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在党和人民的长期艰辛探索中,中国制度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筑牢了根基。新时代新实践,中国制度必将更加成熟定型,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服务和保障民族复兴千秋伟业!
(来源: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