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巴蜀,治乱兴衰,历来是执政者面临的特殊考卷。巴蜀先民积淀了李冰治水兴天府之国、文翁治学兴痒序之教、诸葛治蜀兴三分天下等深厚底蕴。雄鸡一唱天下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巴蜀儿女,创造了天府之国发展的奇迹,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史诗。进入新时代,续写治与兴。在去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新部署基础上,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深刻阐明了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交出了一份新时代城乡基层善治的四川答卷。
锚定四川城乡基层治理的历史坐标。城乡治、天下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四川是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既有类型多样、发展差异明显的广袤乡村,拥有5800多万农村人口,又有成都这样的超大城市和一批快速成长的大中小城市,还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基层治理任务十分繁重。当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城乡形态深刻重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结合省情实际和既定战略目标,把城乡基层治理作为治蜀兴川中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紧迫性的治理问题来重点部署,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明确推进四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方向和重点,翻开了夯实治蜀兴川基层基础的历史新页。
聚焦四川城乡基层治理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根源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实现城乡基层善治,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决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在对象上聚焦城乡基层,重点围绕农村的乡镇和村、城市的街道和社区来展开;在内容上聚焦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重点针对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问题来布局,必将加快释放制度优势红利、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效能。
确立四川城乡基层治理的阶段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守正创新,以无比坚定的战略定力,围绕坚定制度自信深入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按照我们党成立一百年、二〇三五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间表”,确立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标对表中央顶层设计,明确到2021年在城乡基层治理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到2035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这一目标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引领四川城乡基层善治在蹄疾步稳中奋进成势。
(来源:四川日报,睿哲老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