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川渝两地发展进程中迎来的最新最大的战略机遇,也是广大巴蜀人民热切期盼、渴望已久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川渝发展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中央推出此项重大战略决策,正值奋力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全力谋划“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恰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凸显了中央恢弘的战略视野、深邃的政治考量、强烈的历史担当,极富深意、极含新意、极具意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个大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大区域发展战略与上世纪实施的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比较,其布局范围、发展模式、战略目标都呈现出新特点新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央“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战略考量。首先,空间范围缩小,由“一大片”变成“一个点”,即一个小区域,布局更加精准,各类要素容易形成集聚,有利于区域增长极的加速形成;其次,“协同”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主旋律,更加注重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区域内的互通融合与建设,是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再次,发展的目标既强调支撑性,更追求引领性,既立足国内,更瞄准全球,着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中央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战略定位,成渝地区完全可望实现后发追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极”,并担当起向世界级城市群跨越的国家使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盘大棋局。从当前形势看,川渝地区是培育强大国内市场的主战场。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极大挑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加快培育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川渝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循环和产业梯度分工的重要组成,已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新型显示、5G示范应用、信息安全等领域跻身全国前列,汽车、电子信息等正在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发展强劲,这些有利于释放巨大投资消费潜力、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国家经济大循环,进而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可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中央着眼全局、科学精准布下的一盘大棋局,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在川渝地区历史性重逢、叠加共振,对西部乃至全国将产生出“一子落全盘活”的巨大效应。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大使命。落实国家战略,完成国家任务,是川渝两地广大干部群众的重大历史使命。四川和重庆同根同源,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习俗相近,两地携手深化合作基础良好、其势已成,唱好“双城记”、建设“经济圈”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后,特别是3月川渝党政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以来,两地政府建立相互合作机制、统一设立工作机构、确定双方合作重点,相关工作已有良好开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川渝两地“过去是一家人”的先天优势和“利益主体少”的现实优势,只要两地牢固树立一体化理念、一盘棋思想,主动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积极破除区域行政壁垒,齐心协力共建经济圈,就能让这一国家战略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张伟、杨泸,单位:四川省政府研究室,北辰遴选睿哲整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