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这份指南不仅关乎14亿中国人的民生福祉,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基层宣讲员,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扎实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创新宣讲方法,把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开来。
要回应基层需求,解决群众愿意听的问题。好的基层理论宣讲员,就是要使理论宣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直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理论宣讲回应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宣讲实践中,宣讲员必须坚持群众立场,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防止“我注六经”的错误倾向。某些宣讲员习惯于把通俗理论抽象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本来中央精神说得很明白,经他一解读,倒让群众一头雾水,退避三舍。二是防止“六经注我”的错误倾向。某些宣讲员借理论宣讲的平台和寻章摘句的表述,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最终导致理论误读,让人反感。理论宣讲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好的宣讲员必须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诉求,只有这样群众才愿意听,理论宣讲才能讲到群众的心坎里,才能真正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鼓舞群众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要贴近基层生活,解决群众听得懂的问题。列宁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就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再严谨、再深刻的语言,如果基层群众听不懂,一切都是白费力气。理论宣讲要让群众听得懂,必须善于运用群众的语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如何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把它完整、准确、权威地表达出来,才是宣讲的难点。基层理论宣讲员要想克服这个难点,就必须熟练掌握把学术语言转化为通俗语言的能力,具备用“大白话”阐释“深理论”的智慧。事实上,只有群众的语言才最形象最接地气,“块头大不等于强,有时是虚胖”“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这些大白话,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听来总让人耳目一新。基层宣讲员要善于在火热生活中积累自己的“素材库”,善于运用具象化和故事化的表达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常识。只有这样,理论宣讲才能有“趣味”和“鲜味”,群众才能听得懂。
要启发大众智慧,解决群众用得上的问题。“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对于理论宣讲而言,群众愿不愿意听,是不是听得懂,只有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能不能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群众生产生活实践。如果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再美的思想之花也会枯萎。要想让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实践,基层宣讲员必须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要了解不同职业群体的社会心理和发展诉求,根据不同行业群众进行差异化宣讲,善于运用不同行业实例诠释党的创新理论。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引导群众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启发群众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致力于启发蕴藏在群众当中的智慧,打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后一公里”。只有这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才能转化成指导群众实践的力量,转化成激发基层干部群众谋事创业的激情,转化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宣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能否说服人启发人激励人,是宣讲工作是否做到位的根本。要想让理论深入群众、武装头脑,理论宣讲工作者就必须站稳党的群众立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掌握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只有这样,理论的力量才能真正转变成群众的力量。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