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为基层减负,既是基层干部的共同呼声,也是党中央作出的英明决策。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
为了提升基层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帮助基层干部减轻负担、扫清障碍、添足动力,各地都交出了“特色答卷”。有的地方采取统筹、合并各项检查的方式,提高了检查效果;有的地方转会风、说要点,节约出了许多办事时间……这些都是做“减法”的生动实践。
然而,仍然有一些地方口头喊着为基层减负,实际压给基层的负担一点儿都没减轻。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些地方通过不给文件编号的方式减少文件数量,营造出减负假象。减的不是负担而是文号,这种掩耳盗铃的“假减负”,反映出基层减负面临的政策梗阻问题。
毋庸讳言,许多形式主义的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某单位小王,作为基层的一员,最近就遭遇了“窝心事”,一周来了7个工作提示,一个比一个急,纯粹是为调度而调度,有时“5+2”干“白加黑”忙,结果上级一指令推倒重来,苦不堪言。为基层减负在落实中遭遇“中梗阻”,衍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下发文件少了、工作提示多了,会议通知少了、电话指令多了,督促检查少了、调研指导多了,纸质记录少了、电子留痕多了,减负沦为愿景中的美好,基层干部仍在负重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