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近日,因一男子耗时7个月证明“我爸是我爸”未果,国务院督查组赴广东实地督查,引发舆论热议。为取出已故父亲的存款,广东陈先生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银行说,想取钱必须作公证继承;公证处说,户口本不能反映所有亲属关系,还需派出所出具相关证明;派出所认为,陈先生与其父亲在同一户口本上,已能证明父子关系,何况按规定派出所也不能出具证明;居委会同样,按规定无法出具证明……各方均有理有据,可陈先生被牢牢困在网中央,奔波来去开证明没完没了。这道看似无解的难题,国务院督查组一到迎刃而解,解药不过是由公证处出函,向老先生原单位要一份证明。明明工作人员稍微动动口、伸把手,就能免得群众“跑断腿”,然而这个皮球却踢回了陈先生,究其原因,不过是有些单位和个人,心中没有为人民服务,只图自己方便。如此人为制造“办事难”,其背后暴露出的懒政。
基层懒政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伤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情,同时也会显著降低政府效能,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和党的伟大事业健康发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基层懒政就是党员干部队伍里的蛀虫。看似渺小,危害巨大,若不剔除,必将损害整个队伍。因此,整治基层懒政势在必行。
如何去除基层懒政首先,纪检监察机关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行政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工作“庸、懒、散”,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事项、效能低下等问题,进行责任追究。问责方式包括: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性质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次,这些懒政官员之所以懈怠,是因为自身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义务意识,重权力而轻义务。如果广大党员干部仅仅是把政绩当成自己升迁的筹码,那么乱作为以谋取政绩,在感觉升迁无望后懒政不作为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牢记党的宗旨,以为群众服务为己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为了升官乱干事、不想升官不干事,在行政过程中要有所担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三,各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干部管理动态机制,铲除“孙连城”式党员干部滋生的土壤,明确职位职责、工作目标等,将岗位职责具体化、精细化,真正落实“凭实绩用干部”这一理念,要坚持以考核评价结果为重要的“硬依据”,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氛围。第四,行政部门要广开言路,建立全民考评机制,听取群众意见,哪些党员干部懒政、怠政一目了然,如果调查属实,能够批评教育的则拉一把,屡次上榜、屡教不改者应坚决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资料2:“下乡”可以看做是上级政府督导考核下级机关工作开展情况的统称,是各级政府部门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下乡可以最直接的了解民情民意和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以便更好的为群众的利益服务。但现实中却有很多官员以各种借口拒绝下乡,拒绝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这种“懒惰”思想也是最危险的,稍不留神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孙连成”。
曾有外界传言说乡镇基层公务员是公职系统里最清闲的,有大把的空余时间,同时这片土壤也最容易滋生“懒政”气息。但只有切身体验过才明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才是对乡镇基层工作最贴切的形容,千条线穿过一根针,造成基层无法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