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年龄的“门槛效应”引发了许多热议。时下,许多遴选招考简章的条件中不乏存在“35岁以下”的硬性要求,有一些岗位甚至明确要求32岁、30岁或28岁以下等不同遴选要求。年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许多考生的难题。
实际上,许多基层公务员上岸的时候就已年近30岁了,再经过五年的服务期,早已错过了最优的遴选年。不少基层公务员表示:35岁,才刚刚完成了人生中第一轮全面社会经验积累,年富力强,但却错过了能够去上层机关的机会。被挡在这道关卡之外的考生们常常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如果在公考的时候错过了直接进入上级机关的机会,那么进了基层单位以后,就要懂得韬光养晦。毕竟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夜以继日的努力换来的。假设考进单位的时候不到30岁,那么至少还是有1至3次考试的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让它在指缝间溜走。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向上发展,那就要在以下几方面做足功课。
首先,要做工作的“有心人”。不要自怨自艾,无论你身处于哪一个工作岗位,这一平台都是参加遴选考试的最大帮手。例如:你是办公室文秘岗,那么日常写稿就是锻炼的绝佳机会,既满足了工作需要,也锻炼了文字能力;你是组织人事岗,那么你对人际关系的把握一定会比其他考生优秀。换句话说,遴选考试要求不是常常说,要考查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能力都源自日常工作中的积累和沉淀。因此,要把心放在工作上,戒骄戒躁。工作中的历练就是参加遴选考试的最大帮手。
其次,要做生活的“上心人”。如今的招考简章里,有一句话十分常见“重点测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面涵盖了两层意思:一是要深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理论、习总书记讲话要做到学深悟透、学懂弄通。二是要能够用政策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紧密度。这方面能力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活中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将细碎的时间和知识整合,像拾贝一样捡起每一份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增长。
再者,要做学习的“用心人”。想取得好成绩,也要掌握学习的技巧、方法和要领。一是要善于“碎片化”学习。充分利用零散闲暇,通过政务公众号、《新闻联播》、学习强国等多种平台学习近期时政要闻、领导金句。二是要善于“总结性”学习。要把历年真题做错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对不熟悉或是完成的不好的公文,要勤学勤练,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三是要善于“改进式”学习。一笔好字能让考官赏心悦目、加深印象,每天争取挤出半小时练字,坚持百天,其义自见。
说一千道一万,35岁门槛可能是一只拦路虎,但我们可以从此刻开始自我规划,从当下这一秒开始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日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年轻干部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这样才能真正立得稳、行得远。”每一次的成功都是由一分又一分的汗水换来的。为此,各位同学不要总是带有情绪地抱怨不公平,与其如此,不如从眼下这一刻,开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