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近日,普通人要不要去灾区一线参与救援一时间成了这两天网上争论激烈的一个话题。湖南浏阳67岁的汪贤礼大爷,和8名救援队队友千里奔赴河南新乡,一天之内救助受灾群众70多人;在河南卫辉救灾现场,一名网红为了拍视频,偷走救援艇,救援队发现后,网红称是为了救人,被救援队当场戳破是撒谎。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参考作答】
尊敬的各位考官,下面我谈谈对这一题的看法。
(表明观点)
这两个案例的对比很强烈,网友对两位当事人投射的感情也很鲜明:赞许救灾大爷的爱心和善举,批评网红在救灾现场的作秀和添乱。救援现场是与死神赛跑的战场,不是网红拿来博取社会关注、谋取经济利益的秀场。如此自私自利的行为,不仅是对救援人员的不尊重,更是对受灾群众生命的漠视。
(对策措施)
救灾如救火,但表达爱心要看重实际效果。换个角度,试想一下,如果汪大爷不是水性好、有经验,不是靠能力而仅凭一腔爱心去救灾,甚至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需要他人来救他。这种情况下,他去救灾的合理性和舆论的声音,或许就不是这样了,这对个人是一种较高的理性要求。有爱心但能力可能达不到的人,则要充分衡量自身条件,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去一线,能提供哪些帮助。对动机不纯也不干好事的人,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否定。必要的时候,需要相关部门介入,规范他们的拍摄、直播行为。
救灾如救火,但表达爱心要论心不论迹。普通人自发的爱心和互助精神,是宝贵的,值得褒扬,但如何表达这种爱心和精神,更多要“论心不论迹”。对汪大爷这种有爱心又有能力参与救援的普通人,我们当然是赞扬并呼唤多多益善。这种民间互助的力量,既是救灾的一股重要力量,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守望相处精神的体现。救灾是阶段性的,帮助灾区群众不是只有去到现场一种途径,转发相关信息让更多人看到、捐款捐物、购买农产品支持灾后重建,哪怕只是精神上的鼓励,都是一份助力。
救灾如救火,但表达爱心底线不能被打破。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一个人在救灾现场的举动,背后的初衷是不是心怀善意、想为救灾做点实事,“心证”更多时候是一种“自证”。每个人都要在心里明白,救灾是严肃的、紧急的、专业的,灾区群众的心情和公众的感情是不能被消费的,一言一行应当审慎。
(总结提升)
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己所欲”,也不能随意、强制施加于人。生命救援不是儿戏,专业的事情不妨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让爱心以于己安全、于社会合理有效、于接受者舒服的方式表达。
以上就是我对这道题目的理解,谢谢各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