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将进一步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新学期即将来临,一波利好政策就要落地。此前,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将进一步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对策措施
课后服务“5+2”模式,创新性解决“三点半”难题。近期,教育部围绕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作出了专门部署,指出要将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三点半”难题。“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仍有困难的,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5+2”模式可以创新性解决困扰家长以及教育的一些难题。一是解决家长下午无法按时接孩子的现实困难;二是探索实现学生在学校即可完成书面作业,真正实现为学生减负,把课余时间真正留给孩子;三是为学生发挥兴趣特长提供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是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提高家长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动静结合+社会共建”助力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到全面覆盖、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强化保障。即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5天+2小时全落实、提质增效全参与、师资经费有保障。“课后服务”是新事物,也是新命题,更是新挑战。仅是停留在静态看护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结合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积极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可以采取“动静结合+社会共建”模式,开展课后服务。一是开设动态社团,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研发涵盖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期待。二是在静态托管看护基础上,精细谋划、优化作业、分层布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拓展延伸学习空间,同时要保证课后服务时间结束仍然无法被家长接回的学生在校安全、充实、快乐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三是引入社会力量共建,将家长资源作为鲜活生动的“教科书”,将社会各界力量作为课后服务工作的“助推器”,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科学家、医生、公安干警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退休教师、“准师资”等社会资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强化监督与责任落实,确保“5+2”模式落地见实效。课后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狠抓落实,才能取得实效。一是要明确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协调经费保障、加强督导监管;中小学校制定特色实施方案、创造性落实;家长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二是要加强指导。指导学生尽可能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根据学生意愿尽可能帮助其发展兴趣特长。三是要强化监管。家校无缝对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服务张弛有度,确保学生心理安全;教师指导有方,确保学生活动安全。四是要保证品质。严把课程入口关、过程监管关、质量考核关,开展动态监测和督导检查,推动课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结尾
开启课后服务“5+2”模式,推动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向纵深开展,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若行而不辍,必未来可期。
(来源:黄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