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11月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向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颁发奖章、证书,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发证书。
至高的礼遇,崇高的礼赞。这是党和人民对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褒奖,这是每一位获奖者的高光时刻。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获奖者学习,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力量,争取更大荣光。
在基础研究上发力,激发科技创新“源头活水”。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加强基础研究,对推动前沿基础技术突破、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次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有聚焦基础研究的成果,如数学研究在现代数论的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具有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有瞄准应用基础研究或民生领域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如“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成果加速了我国消除麻风危害的进程。要坚持把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研发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突破口,更加注重原创导向,更加注重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实践中凝练基础研究的问题,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一体化部署和全链条实施,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
在应用积淀上发力,保持科技创新“奋斗不息”。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国家科技奖坚持要求提名成果应用需满3年以上,2020年度获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是11.9年,其中研究时间10-15年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比38.9%,如自然科学奖项目“寒武纪特异保存化石与节肢动物早期演化”是项目组经过15年潜心研究取得的成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要不断产生引领发展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另一方面,要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需求,推动科技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化应用,发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引擎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大力发扬科学家精神,保持“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的定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在开放合作上发力,促进科技创新“乘势而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2020年,国家科技奖开放合作的步伐更加坚实。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专家开放,最终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5个。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我们需要掌握科技发展和创新应用的主动权、主导权,不断推动和加强前沿科技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布局,但绝不等于关起门来自说自话。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开放创新道路,扩大开放力度,提升国内科研水平,向世界分享更多创新成果;与国际科学界同行加强交流,在国际重大科技议题和规则的倡导、推动和制定等方面多做高水平工作,围绕全球性问题挑战开展联合研究,在扩大开放中实现互利共赢。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已经开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勇挑时代重任,努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