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面试场上的“一招鲜”
面对遴选面试,不少考生希望掌握面试速成法,“一招鲜吃遍天”。那什么才是面试场上的“一招鲜”?
有人认为“一招鲜”是面试答题技巧,掌握了答题技巧,考生就能很快组织起一个“像样的”答案,形式优美、结构完整,比漫无目的的答题要工整得多。
有人认为“一招鲜”是深厚的理论积累,掌握了政策热点和所在地区热点,答题就有理论高度,与他人拉开差距。
羽华老师认为,面试场上的“一招鲜”不是技巧也不是理论积累,而是深刻、全面的个人感悟。
答题技巧可以解决“人无我有”的问题,让考生开口答题,做到形式上完整;
理论积累可以解决“人有我优”的问题,让考生的内容更丰富,更有理论高度;
个人感悟才能实现“人优我精”,让你成为考场MVP。
这个“一招鲜”,想速成有难度,想练成有方法。
二、练成“一招鲜”要有三种“功夫”
答题技巧是外功。无论何种面试形式,结构化面试答题技巧是各种面试题的基础,熟练掌握各题型答题技巧,才能保证答题形式上完整、逻辑上连贯、思路上通畅,能够减少考场上的思考时间,迅速调用积累,兜住答题质量的底线,这一层功夫是考生最容易掌握的。
理论积累是内功。掌握上一层技巧后,部分考生会出现“听着都会,开口全废”的问题,根源在于理论积累不足。答题技巧只能提供答案框架,而答案的内容来自理论积累和工作经验,没有这些积累,再好的思路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去表达,成为空中楼阁。理论积累固然有技巧,但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需要长期积累和大量练习才能掌握。
个人感悟是轻功。在掌握上一层技巧,有了理论积累后,部分考生会答出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有理论高度、有语言亮度,说得都对,但又感觉啥都没说,难以引起考官内心共鸣。这一层次的考生,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却不会熟练运用,缺少的就是点睛之笔——个人感悟。
个人感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独到的见解,来自平时的学思践悟,来源于平时的深入思考,这一境界最难达到,一旦掌握,一定会令考官刮目相看。
三、如何练成“一招鲜”
关注时事新闻。遴选考试是紧紧与时代相联系的,考生的个人积累、见解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在表达上不落俗套。举个例子,如果让你谈创新,你是想到爱迪生、华为、中国空间站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
关注日常工作。遴选源于工作又高于工作,除了政策理论,也包含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这一能力可以通过技巧来补充完善,也需要平时工作的感悟,比如组织一场活动,是不是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如何做好?如果有实际经验,在考场上你就能回答得更加细致和全面。
关注本地热点。理论没有地区差别,但是除了中央遴选,其他遴选都有地区差异,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难以打动考官。考生除了背诵理论,还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将广泛的理论落地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在具体事例中以小见大,才能引起考官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