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从小村庄到党中央,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始终心怀家国、躬身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赋予了人民领袖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奋进的力量,人民领袖团结带领人民开创新时代历史伟业。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分析】
这句话出自儒家典籍《尚书》,是中国古代“民本主义”政治思想的经典表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引用这句话,就是要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民本之维”。制度设计的优劣、运行效果的好坏,都应该把人民利益作为检验标准和衡量准绳。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为了追求表面形式,也不能停留于抽象概念,而应该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识民情、接地气。始终把群众是否得利、民生是否改善作为标尺,我们的民主才能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获得正确的价值指南。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分析】
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对亚太经济合作提出了四点倡议: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坚持构建开放型经济、坚持落实发展议程、坚持推进互联互通。在谈到坚持落实发展议程时,他引用这一典故,提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治国先要富民、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适用于中国的治理智慧,更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当今世界,无论哪一个国家,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都应是以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走出的道路、秉待的理念,本身就有世界性的意义。这也意味着,如何改革创新、如何持续发展,不仅是“国境线内的事务”,而且是在国际视野下各个国家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要实现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寺续发展议程,也需要各国携手,共同完成。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分析】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习近平以“黎元为先”的价值排序,将“民生”放在了全面小康的首位。这不仅是因为全面小康的价值指向就是以人为本,更是因为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就在民生领域。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那就不是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也不能有“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的反差。
正因此,习近平一再强调新发展理念,其中,协调发展就是要补足突出短板、防止木桶效应、增强整体效能,共享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中国共产党作出了让贫困人口与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提出“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将民生情怀书写在全面小康的足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