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实现农村提档升级的载体,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石。要实现产业的振兴就需要各级各部门摸准产业发展的脉搏精准定位、精准施策,不断加大产业的提档升级和转型换代,整合营销和服务为产业发展铺路,只有产业强,农民才能真正持续增收,巩固扶贫成果。
摸准产业发展的脉搏,做到精准定位、精准施策。产业发展不是吃大锅饭一拥而上,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调研分析,找出当地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求异”为农业产业进行精准定位,以区别化优势为自己找到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持续力,让产业涌现出自身的活力。比如,四川罐山村2015年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空壳村,全村户籍人口800余人,但留守农村的仅100余人,且50岁以下青壮年劳力不到30人,没有劳动力、没有产业且土地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到突破口,让这个空壳村能够找到发展方向,罐山村的书记带领村干部精准调研,找到了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发展土鸡养殖形成产业规模的路子,让家庭养殖形成规模,带领群众增收近百万元。
加大产业的提档升级,以品质获得持续生命力。农业产业品种单一化、品质低端化是产业无法持续发展的巨大阻力,要赢得市场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就需要不断提档升级,以高品质获得“话语权”。同样都是木耳,为何“柞水木耳”能够得到市场的青睐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其根本还在于“柞水木耳”的品质深得人心。要实现产业的振兴,品质关是必须要过的,以往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经济难以在市场中赢得竞争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农耕经济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品质难以跟进、难以提升,如今各地政府不断加大产业的投入,从土地整理、改土配方、品种改良和新换以及绿色防控、基础设施完善等全方位为产业铺好基石,让产业“改头换面”,通过从源头把控,进行溯源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从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其“身价”,让产业在良性、优质中持续发展,不断形成新的活力。
整合产业营销模式,在提振服务中为产业销售铺路。我们在脱贫攻坚中看到很多贫困地区在乡村振兴中将农产品生产出来,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导致农产品运输困难,大量的优质农产品滞销导致农民增收难。要实现产业振兴不仅要从源头提升品质,更要关注其后续销售问题,因为只有产品卖出去了老百姓才能增收,才能得实惠。传统销售模式的制约,让各地政府开始不断思考整合销售模式,以“互联网+”的模式,通过淘宝、微信、抖音和直播带货与商超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打开销路,为群众赢得持续收益。
振兴产业与时俱进,从产业精准定位中赢得先机,在品质提升中赢得活力,在整合销售中赢得市场,对产业的不断提振书写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故事,为群众持续增收不断注入活力,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本文参见:作者:布衣,文章名:全力振兴产业 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来源:共产党员网,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