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是民生的“基本盘”。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都将“就业”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就业的极端重要性。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076万,如何应对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如何扩大就业,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打好政策“组合拳”,拓宽就业渠道,做到拓面提质。在复杂局面和多重挑战下,只有依靠各项政策协同发力,才能更好拓展新的就业空间。鼓励个体经营发展,引导劳动者以市场为导向,依法自主选择经营范围,鼓励劳动者创办投资小、见效快、易转型、风险小的小规模经济实体。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按规定给予贴息。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加快推动网络零售、移动出行、在线娱乐等行业发展。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中介服务机构降低服务费、加盟管理费等费用。
用好改革“关键招”,优化创业环境,实现精准高效。实现充分就业依赖无数中小微企业带动发展,依赖良好的营商环境。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服务便利化程度,全方位服务新生市场主体,扩大就业岗位。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建立信用乡村、信用园区、创业孵化示范载体推荐免担保机制,让金融的活水精准流向创新创业。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深化“大赛+基金+孵化”模式,落实“以赛代奖”正激励,积极营造浓厚的“双创”活动氛围,不断开拓就业空间。
拉好服务“保障网”,打通堵点难点,突显情怀温度。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努力的方向。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阻碍就业的种种问题。要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鼓励培训机构组织开办店铺、市场分析、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创业培训。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支持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开展养老、托育、家政、餐饮、跨境电商等技能培训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职业技能培训。要优化人力资源服务,常态化搭建供需双方信息沟通平台,按需组织专场招聘,送岗位进校园进基层进社区,提供职业指导等服务。
稳就业就是稳企业、稳经济;稳就业就是保民生、稳社会;稳就业就是稳预期、稳信心。稳定就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唯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改革,以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切实兜住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