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全部由主观题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可提前交卷)。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定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 * * 严禁折叠答题卡 * * *
第一题:
材料:3月29日,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静开展全市统一战线“大走访大谈心”活动,实地调研四川在渝民营企业和异地商会组织建设情况。她强调,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川渝发展的重大机遇,川渝两地民营企业要抢抓机遇、深化合作、优势互补,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
问题:请结合重庆实际,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谈谈你的认识。要求:分析全面、重点突出、角度自选,字数不限。
【参考答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 “十三五”以来,成渝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各方面蓬勃发展,呈现出重庆和成都双核相向发展、联动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但此同时,成渝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仍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基础设施瓶颈依然明显,城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分工协同程度不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短板。
“十四五”期间,要紧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战略定位,从以下九个方面正向发力:
一是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导向,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促进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二是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强化门户枢纽功能,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三是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链重塑为契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强化机制创新,优化、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加快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是共建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创新合作,合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