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9月13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等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赋能产业振兴,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龙江,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深度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
以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确立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为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要求,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并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视角论述阐发了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确立创新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第三阶段,从新发展理念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到确立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实施创新发展作出系统性阐述,提出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并将坚持新发展理念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理念思维创新、道路模式与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文化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
一是理念思维创新。理念思维创新可以突破基本认识障碍,解放人们思想,为释放创新活力提供思想理论支持,是社会创新发展的思想前提。具体来说,它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强调理念思维创新在社会系统创新中的重要意义;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理念思维创新;三是坚持理念思维创新与社会实践创新相结合、相促进;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念思维创新。
二是道路模式与制度体制创新。道路模式与制度体制创新可以突破道路制度意义上的藩篱,为创新活动提供正确方向指引和科学制度支撑,是社会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它具体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推动改革创新发展;二是改革创新发展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创新发展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四是注重创新发展的系统性特征。
三是科技文化创新。科技文化创新可以突破知识技术限制和价值导向障碍,为社会进步提供物质基础与精神资源,是社会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它也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二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是推动科技文化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四是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本。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可以走出外部依赖与发展瓶颈,为提升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培育主体力量,是社会创新发展的微观基础。具体来说,它包括的四个基本观点是:一是明确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体;二是强调把握创新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四是坚持在开放合作中推进自主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蕴含的三个关系
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创新发展与新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把握新发展阶段是加强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因此,过去由投资驱动发展的理念必须转变为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坚持创新发展是走好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经济社会发展动能的全面升级,尤其需要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创新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中的关系。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性整体。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创新在新发展理念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了发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
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创新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关系。进入新时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引领。创新发展是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通“双循环”堵点的最重要动力。只有坚持和强化创新发展,中国经济才有可能顺利地转换或切换到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和运行框架上。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面向全球、立足全局、带动整体的国家战略,有其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历史角度看,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因为技术落后。如创新不足和技术停滞导致了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等古代大帝国最终走向衰败和解体的重要原因。从世界范围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各国战略重心和竞争优势发生重大变化,从军事战略到发展战略的战略重心转变,竞争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在世界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从现实需求看,我国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要素驱动的发展已到极限,创新驱动发展既是破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丰富的内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根本上回答了发展的动力问题。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着力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自主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点。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所以在科技创新上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才能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制度优势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才能更好地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三)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
紧扣发展,注重把准主攻方向。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按照精心选择、主动跟进的方针,确立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注重在吸引、培养、使用上下功夫,激发创新热情,营造创新氛围。
★奋斗目标—着力建设创新龙江
(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相关表述
着力建设创新龙江。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龙江振兴发展的基点在于创新。坚持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大幅提升,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整体构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各领域、各要素、各层面创新步伐加快,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新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和东北亚创新交流合作基地,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
(二)建设创新龙江的现实基础
一是人才基础牢固。黑龙江省是科教资源大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78所高等院校、226个独立科研院所、40位两院院士。这些都是驱动创新的策源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黑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科技人才储备和科研基础。
二是科研实力雄厚。多年来,黑龙江省推进智能化制造以及数字化转型升级,以“补链强链”举措再造创新新优势,为“神舟”系列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国之重器提供科技支撑。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拥有丰厚的创新“家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综合科研实力雄厚。
三是产业优势明显。黑龙江省是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早的省份,现代工业体系较为完备,拥有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目前,全省可生产40个大类、162个中类、364个小类的上千种工业产品,打造了国内一流的航空产业以及小型卫星制造基地,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此外,黑龙江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具有后发优势。
四是创新环境不断改善。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不断推出创新发展政策,省内创新环境越来越好,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不断汇集,创新主体日趋活跃,创新产出逐年攀升。截至2021年,全省拥有1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52家。2021年,黑龙江省获得国家专利6337项,专利数量增长率为38%。
(三)“三位一体”推进创新龙江建设
一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加快攻克一批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智能装备、现代农业、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建立省级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稳定增长和柔性调整机制,推动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发挥政府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采取联合基金引导投入、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等奖补措施,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聚焦我省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创新科技项目组织方式,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基础研究项目“包干制”,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体系。深化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收益分配、权益分享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培育科技人才。加大战略科学家培养力度,依托我省一流学科、特色学科和各类创新平台,大力引进、留住科技领军人才。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依托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培育一批引领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载体和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于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积极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发挥我省高校、院所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创新优势,依托我省在粮食、能源、原材料和重型装备生产制造等领域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申请建设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争取在新能源、新材料、空间科学、信息智能、生物健康等领域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更多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争取为国家和我省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强化区域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各级各类高新区、经开区、专业园区的发展能级和水平。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订出台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意见,推动政策先行先试,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向哈大齐国家高新区集聚,打造引领东北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改革创新高地。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对国家高新区晋位争先给予奖励,推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实现晋升。加强省级高新区建设,发挥科技项目、平台等支撑作用,推动高新区按照“一区一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我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较高,位居全国前列,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尤其是就地转化情况却不容乐观,须加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相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载体。积极打造高质量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科技企业面向重点产业,按市场机制建立集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产业集聚发展于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集聚需求、成果、投资、服务等各类要素,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网络平台。鼓励各级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依托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公开挂牌、竞价拍卖等服务。建立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机制,引导各类科技成果进场交易,畅通成果转化市场渠道。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构建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建设省科技成果信息库,梳理我省承担国家和省科技项目清单,推动重要科技成果入库。面向产业和企业征集技术需求,进行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促进科技成果与需求企业的常态化精准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与我省重点领域产业化计划有序衔接。健全产学研协同转化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通过出资创办企业、产业化收益分享、知识产权运营等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从技术创新协同向成果产业化协同延伸,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引导。健全科技成果产业化与金融支持联动机制。加大省科技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黑龙江子基金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力度, 扩大天使基金投资规模,统筹省政府投资基金持续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银科联动”,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合作,开发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产品;鼓励企业通过债券融资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财政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奖补机制,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设立资产经营平台,对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省内落地交易的高校、科研院所给予奖励。
★黑龙江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具体举措
一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黑龙江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78所高等院校和40位“两院”院士,有7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有29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40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十年获得国家科技奖144项,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黑龙江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火星探测、奋斗者号深潜等重大工程提供了“硬核”支撑。黑龙江将充分发挥科教和产业技术优势,培育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强化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研究,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龙江贡献。
二是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现代科技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体系的竞争。黑龙江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打造了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大幅增长,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黑龙江将深化校地院企共建共享,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实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健全科技成果市场化交易服务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落户龙江,转化为好产品、好企业、好产业,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快车道”,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
三是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这是增强创新驱动力的关键之举。黑龙江将实施创新生态建设行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商务模式创新,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提升创新综合实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扶持体系,构建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尽快转化。实施人才振兴计划,落实“龙江战略科学家头雁支持计划”“龙江学者支持计划”等,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创新大军。
★领导要求
1.8月3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中国这十年•黑龙江”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哈尔滨举行。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黑龙江要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成为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会上提出,黑龙江省把‘建设创新龙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日前,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建设。许勤表示,这两个国家级示范区获批建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龙江振兴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为创新龙江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着力推进创新龙江建设,就是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科教振兴计划,更好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建设全国创新发展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和东北亚创新交流合作基地。
2.6月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主持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他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当代科技创新大势,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落实省党代会部署要求,推进“科教振兴”、建设“创新龙江”,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龙江贡献。
许勤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深刻阐明了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科技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做好科技工作、推进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按照省党代会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许勤指出,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必然选择,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各地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服务战略全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指示,实施科教振兴行动计划,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之路。要加强科研攻关,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解决龙江振兴发展关键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推进成果转化,以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为策源地,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联盟,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有机融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优化创新生态。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培养集聚创新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力量资源配置向科技创新集中集聚,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许勤强调,创新引领未来、创新创造未来、创新成就未来。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增强信心、下定决心,提能力、转作风,补短板、强弱项,优政策、建机制,扎实推进省党代会确定的推进科教振兴、建设创新龙江任务落实落地,促进形成鼓励创新、激励创业、支持创造的工作导向和社会氛围,为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搭建舞台,为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创造条件,以创新引领龙江发展,跑出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